七大军区最后一任司令员中,只有3人跟越南打过仗,1人晋升副国级
2016年2月1日,解放军五大战区正式成立,七大军区的番号撤销。至此,存在31年的解放军七大军区彻底走进历史。
原来的七大军区最后一任司令员作为新生的五大战区和消失的七大军区最后的见证者,他们的去向问题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其中,沈阳军区最后一任司令员王教成上将转任南部战区司令员、北京军区最后一任司令员宋普选上将转任北部战区司令员、兰州军区最后一任司令员刘粤军上将转任东部战区司令员、成都军区最后一任司令员李作成上将转任陆军司令员、广州军区最后一任司令员徐粉林上将转任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南京军区最后一任司令员蔡英挺上将转任军科院院长、济南军区最后一任司令员赵宗岐上将转任西部战区司令员。
值得注意的是,这七位末任军区司令员中只有赵宗岐、刘粤军、李作成3人有过实际作战经验,他们都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跟越军真刀真枪地厮杀过,之后一步步成长为我军高级将领。
首先是济南军区末任司令员赵宗岐:潜入越南敌营搜集情报
侦察兵是军中之军、钢中之钢,属于军队中精英中的精英,不仅需要有矫健的身手,还要有胆大心细和机灵聪慧的头脑,而赵宗岐将军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军人。1955年赵宗岐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宾县的一家百姓家庭,那时全国高考被取消,普通人家的孩子要想出人头地,最好的方式就是参军立功提干。
于是,赵宗岐在15岁还未成年就入伍了,他希望编入北部的部队,有上前线跟苏军战斗的机会,谁知部队却把赵宗岐编进了镇守祖国西南边疆的14军40师118团,在14军军长朱英将军的麾下当了一名战士。
在部队中,赵宗岐苦练杀敌本领,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以至于被上级挑选到118团直属特务连侦察排,赵宗岐成为了一名人人羡慕的侦察兵。
赵宗岐爱一行钻一行,在军事侦查方面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方式方法,成长进步非常快,一步步从侦察尖兵晋升为侦察部队的干部,到了1979年2月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时,赵宗岐已经成功升任118团司令部侦察股长,他终于有了为国而战的机会。
赵宗岐所在的14军正是属于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所指挥的西线部队,主要任务就是为了歼灭红河左岸的越南老街、孟康、发隆的敌军。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打胜仗,情报支持必不可少,这个时候赵宗岐就可以发挥自己的本领了。
当时14军派出了13个侦查分队,其中就有赵宗岐亲自带领的一支小分队。他经常把自己打扮成越南人的样子,头戴椰壳帽,深入越南北部敌占区侦查收集情报,为40师的作战行动提供了巨大支持,成功攻克了越南老街省等地区。赵宗岐因战功卓著,再次被提拔,晋升为40师侦察科代理科长。
当解放军对越大规模惩罚性作战结束以后,越军并不甘心,频频在中越边境挑事。无奈之下,解放军又开始对越军进行边境轮战。1984年4月,40师、41师、31师对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入侵越军发起了大规模进攻,这是1979年进入越南作战后中越边境最大的战事,已任侦察处处长的赵宗岐再次带队抵近侦察,部署作战区域的情报搜集工作,甚至还率领部队支援11军的者阴山战斗。
在整个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赵宗岐战功卓著,先后3次立功,到百万大裁军那年,他已经当上了被誉为“老山英雄团”的118团团长,可以说赵宗岐仅用了15年时间,由一名初出茅庐的小兵蜕变为镇守一方的团级一把手,晋升速度还是非常快的,这都得益于他在战场上临危不惧、主动担当所立下的战功。
后来在14集团军军长任期上,赵宗岐被聘为著名军旅励志电视剧《士兵突击》剧组的军事顾问,他亲手塑造了“许三多”的士兵形象,“许三多”这个角儿由此成为广大青年踊跃参军的标榜。
其次是兰州军区末任司令员刘粤军:端着机枪冲锋解救受伤副师长
刘粤军于1954年出生在军人家庭,他的父亲曾是胶东老八路,后来担任41军政治部副主任、湖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务。因为他出生在中南军区驻粤东第41军的军营中,才被起名为“粤军”。作为高干子弟,刘粤军虽然起点很高,但是他并没有享受任何特殊待遇,1969年12月还不满16周岁就参军到41军123师的“塔山英雄团”367团从一个小战士做起,跟其他工农子弟的战友一起生活、一起训练。
在前期的部队生活里,刘粤军深知自己“年轻”的弱势,就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训练中,苦练杀敌本领。果然,在他参军10年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爆发,让刘粤军有了人生中第一次枪林弹雨的实战检验机会。
刘粤军所在的41军123师的作战区域是越南北部边境的高平省,主要执行穿插任务。而当时越南人为了抵挡解放军的进攻,在边境地带埋藏了大量竹签、地雷、路障,解放军要想打垮越军,必须有先锋部队提前“趟雷区”,为后续的大部队穿插探路排险。
担任367团4连连长的刘粤军,就是这支先锋部队的指挥官,他率领4连主动前进敌后,在后勤保障跟不上、前进道路未知的情况下,成功地完成了上级交代的战斗任务。这其中特别要说的就是刘粤军营救副师长李德元的经历。当时123师副师长李德元的部队遭到越军袭击,身受重伤,367团2营得到战报后,紧急率领4连、5连、6连前去营救。
根据战场情势,在5连被敌人压制的情况下,6连负责抢占制高点形成对越军的反压制,而刘粤军连长率领的4连负责去营救李德元副师长。在枪林弹雨中,刘粤军连长身先士卒,拿着一把冲锋枪向越军火力点射击,表现非常勇猛。
后来在边境轮战中,已被晋升为367团参谋长的刘粤军又参加了支援收复法卡山作战的军事行动,狠狠打击了越军。
最后是成都军区末任司令员李作成:手握敌人枪管烫出血泡
1982年9月的中共十二大上,29岁的李作成入选主席团,成为最年轻的成员,这一荣耀与他早前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表现不无关系。1953年出生于志愿军老兵之家的李作成,从小家境贫寒,学童时代的他尽管学习成绩很好,但为了给家人减轻负担,只能无奈退学,过早地扛起生活重担。
17岁那年,他应征入伍,被分配到广西军区独立2师2营营部通讯班当战士,从这一刻起,就是李作成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因为走进部队,李作成就有了光宗耀祖的机会,就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果然,在他参军的9年后,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驻防广东、广西的部队成为对越作战东线部队的主力,时任广西军区边防独立师3团8连连长的李作成就亲自率队参加了对越作战。
年纪轻轻的李作成在战争中学战争,第一次上战场犹如猛虎,有一股“湘军”的血性。当时李作成连长率领的连队主要任务是为了消灭越南公安屯防御阵地的三号、四号阵地,由于越军提前在此地打造了坚固工事,给8连的进攻带来了很大不便。
一番激战之下,副连长杨息任等多人壮烈牺牲。李作成强忍悲痛,继续搜索前进,突然遇到一个越军士兵近身,说时迟那时快,李作成赶紧用左手握住越军士兵准备向自己射击的枪支高抬,同时右手提起冲锋枪击中了这名敌军的胸膛,使其当场毙命。而李作成也因握住了敌人发热的枪管,手上烫起了血泡。
在这次战斗中,连长李作成的右臂被敌人子弹打穿、指导员谢喜生左腿中弹,但他们仍然坚持靠前指挥、与战友冲锋陷阵,很多官兵都负伤的情况下,仍旧轻伤不下火线,坚决完成了所属战斗任务。
鉴于李作成连队的突出贡献,中央军委命名为8连为“尖刀英雄连”,李作成连长本人也被授予了“战斗英雄”的称号,足以证明了李作成在实际战斗中勇猛无畏的英雄本色。
以上三位末任军区司令就是经历过越战的战斗英雄,目前,只有李作成上将仍在军中担任中央军委委员、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属于副国级的上将。而赵宗岐上将、刘粤军上将现在已经退居了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