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土原型”章运水:晚年生活凄凉,其后代却沾了鲁迅的光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晏几道
鲁迅是近代著名的文学家,他认识到“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便弃医从文,以一杆笔针砭时弊,直刺社会痛处。《故乡》中的一小段更是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取名为《少年闰土》。在文中,刺猹的少年闰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实际上,这篇文章是一篇写实小说,闰土的原型是鲁迅小时候的玩伴章运水,他们年纪相仿,两小无猜。
年少相识,中年再遇
鲁迅年少时家境还算富裕,家中有几十亩良田需要打理,每到丰收季节都会雇佣工人编制竹筐来装成熟的谷物。周家雇佣的竹编师父就是章运水的父亲,名叫章福庆。章福庆原是农民,为了养家糊口被人介绍来周家做工。他编制竹筐的手艺不俗,为人亦是忠厚本分,也经常带些土特产送给雇主,因此很受周家的信任和赏识。
章运水的母亲名叫阿长,在周家做保姆。鲁迅《百草园与三味书》中讲述的长妈妈正是她。阿长是那个时代典型的农村妇女,她为人善良勤恳,对鲁迅疼爱有加,与周家关系亲近。
因此周章两家渊源颇深,相交甚笃。在周家老太太去世后,周家操办葬礼人手不够,章福庆便将儿子章运水带到周家帮忙看祭品,这也是鲁迅第一次见到章运水。
当时鲁迅十三岁,章运水比他大两岁。周家虽是当地富豪,却家教甚严,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鲁迅为人谦和,待人接物都十分和善。加之章福庆和阿长时常提起儿子,鲁迅对章运水好奇已久。
鲁迅和章运水,他们一个生活在城市,一个从农村长大。年少的孩子们还没有成年的那么多小心思,待人处事全凭自己的喜好。鲁迅待人谦和,章运水又热情健谈,两人很快熟络起来。身份的差异没有成为两人的隔阂,反而因为不同的生活环境,他们对彼此的生活充满好奇。
章运水曾带鲁迅到瓜地里捉偷吃西瓜的猹,鲁迅在小说中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情景。一个十一二岁、项带银圈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章运水还带鲁迅捕鸟、捡贝壳,做了许多他没做过的事,鲁迅也经常带章运水玩,给他买些新奇的东西。
章运水的童年时光过得自由快乐,年少的章运水有念书学习,出人头地的想法。然而章福庆突然病逝,打断了他对未来的规划。章家失去了一家之主,没有经济能力继续供章运水读书。他不得已放弃学业,接过父亲的锄头,一边在田间耕作一边做些其他工作,扛起家庭的重担。
而鲁迅则按部就班的上私塾、出国留学,两人也断了联系。当鲁迅学成归来,在文坛扎根时,章运水已娶妻生子。五个孩子先后出生更是加重他的负担。
1919年,周家家道中落,要离开故乡,此时他才再次见到章运水。章运水听闻鲁迅要搬家的消息,特意带妻子长子来帮忙。在鲁迅记忆中,章运水就是一个意气相投、带他玩耍、懂得许多新奇知识的大哥哥。
而此刻站在鲁迅面前的已经不再是多年前那个唇红齿白、活泼精怪的少年。年龄刚到四十出头的章运水已经被生活压弯了腰,他身形佝偻、沉默木讷得像个花甲老人。
尤其是听到章运水喊自己“老爷”的时候,鲁迅感觉章运水一下子变得陌生而遥远。生活磨平了章运水的棱角,身份差异成了两人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
那个聪慧阳光的少年“闰土”消失了,分别多年,章运水成长为了一名懂事的成年人。他站在鲁迅面前不再肆无忌惮的开玩笑,而只能恭敬地喊一声“老爷”。章运水这么多年来的变化令鲁迅感到心痛而悲哀。周家搬家后,两人再次失去联系。
闰土晚年凄凉,儿女深陷贫困
1934年,嘉兴发生严重旱灾,庄稼颗粒无收。这对靠地吃饭的农民是一场巨大的打击,章运水也不能幸免。
章运水一家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家中没有任何储蓄,租来的田地还要交租,时不时有人上门催债。这一次的旱灾对这个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章运水失去经济来源后,身体状况也急剧恶化,没有办法去给别人做工养家。后来章运水积劳成疾、背上突生脓疮,他的病情因家庭贫困无钱医治,越来越严重。最后,章运水于1936年病逝,更巧合的是这一年鲁迅也在这一年去世。
章运水的五个儿子中,大儿子名叫章启生,也是鲁迅在《故乡》中描写的,章运水拜访周家时同行的水生。
章启生出生时,正值家中最贫困的时候,他自小就帮忙农作,没有享受过童年时光。章运水去世后,赚钱养家的重担又转移到他肩上。积劳成疾,没多久,章启生也患病离世,留下妻子独自抚养两儿一女。
章启生去世,家里没了顶梁柱,没有了收入。为了养活孩子,他的妻子到上海谋生。她找到一份保姆的工作,但赚钱不多,生活依旧困苦。不久女儿生病,再次因没钱医治而病死。年幼的两个儿子也不得不做童工补贴家用。
华丽转变,幸福的曙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经历了多年的战争和灾难,终于迎来了希望的曙光。农民翻身做主人,生活逐渐变好。此时章启生的小儿子章贵已经十六岁。他终于摆脱了祖父和父亲的苦难厄运,开始了新的生活。
章贵很早就当童工赚钱补贴家用,一直没有读书的机会,但是他并失去对学习的热情。解放后,他从识字一点点学起,慢慢积累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1954年,漂泊许久的章贵到绍兴的鲁迅纪念馆工作。他知道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为了提高自己,他到夜校接受正规教育,继续提升自己。祖辈具有的勤奋与乐观的特质,深深埋藏在章贵的血液中。他勤奋热情,在生活和工作方面都十分尽心。逐渐地,他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他的人生步入正轨。
章贵对文学十分热爱,鲁迅既是祖辈口中时常提及的人物,又是文坛赫赫有名的传奇,现实与传说的碰撞激发了章贵的创作热情。 他在纪念馆里学习了大量鲁迅资料,并开始创作相关作品。章贵先后发表了关于鲁迅的十几万字的文章,之后又成为了鲁迅研究学会的成员。
鲁迅总是挂念章运水,去世前还念叨着他们一家,因此他的儿子周海婴对章家深有好感。 1959年,周海英和章贵在绍兴的鲁迅纪念堂相识,两人相谈甚欢,成为挚友。此后,周海英每次到绍兴都会邀请章贵相聚。
1982年,章贵的才华与工作能力得到肯定,他被任命为绍兴鲁迅纪念馆副馆长。他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干了十一年。并于1993年退休,安度晚年。
在新时代,章贵不再是家庭破裂,无法维持生计的农民,而是成为了一名公务员、作家。他不再居无定所,而拥有了自己三室一厅的家。他的两个孩子,一个成为了会计师,另一个则当了老师。“闰土”的后人凭借知识的力量告别祖辈的苦难,过上了幸福祥和的生活。
时间慢慢流淌,将所有一切都卷入洪流,最可能在时代潮流中惨死的人,无疑是穷人和弱者。但这些人也是最顽强和最有生命力的,他们就像顽强的植物,在地底奋力挣扎,冲破泥土的桎梏。在苦难的磨砺中,朝着阳光华丽生长。
“闰土”的少年时期是无忧无虑的,晚年是贫困凄苦的,他后半生都在种地与打工中度过,他如同那个时代万千穷苦农民一样,憨厚、勤劳、又贫穷。
但是他的子孙后代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延续祖辈的勤奋与热情,在新时代完成了华丽的身份转变。他们将在新时代幸福的生活下去,一如生命经久传承、生生不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