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为什么我不招人待见
没有哪位作家像蒋方舟一样,频频上热搜。
这位年少成名的“天才”作家,一直深陷舆论争议,而这恰恰是她不招人待见的原因。
恰饭之作:《东京一年》?
网友质疑蒋方舟拿着日本外务省的钱为他们做文宣。
8日蒋方舟回应:她绝不是“拿外务省的钱办事”,她是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邀请,赴日进行文化交流,交流项目结束后,自费在东京独居生活并撰写《东京一年》,称该书与基金会无关。
然而,她的辩解无法说服网友。
日本外务省在官网公开下属国际交流基金会的业务评估报告,公布近几年聘请到日本进行所谓文化交流的学者名单,目的在中国讲好日本故事。
根据网友的整理,这些赴日交流的名人,项目结束后,都会写一本有关日本的书籍。所谓的文化交流,实际上演变成单向学习日本文化。
蒋方舟独居东京,每月拿着2万人民币,却什么都不用做,撰写的《东京一年》到底如何?
一本东拼西凑的日记,没有深度。写作套路,看个情景,发个牢骚,引经据典,笔者难以置信这样的流水账日记竟然可以精装出版。
此外,笔者看了传说中的75度,深受刺激,令人作呕。
如果《东京一年》是恰饭之作,作为甲方的日本要失望了,作为读者,此书没有起到宣传日本文化的作用。
一个没有作品的天才作家
正常的作家靠作品走红,靠实力说话,经受无数编辑考验,比如青年作家韩寒《三重门》、郭敬明《小时代》,而蒋方舟是以争议方式走红。
凭借《打开天窗》这本书,营销少年作家、天才少女的人设,吃了一波年龄红利。
自成名后,22年来她笔耕不辍,但令人尴尬的是,到了31岁还没有写出一本能够让业界以及读者认可的代表作。
俗话说,出来混迟早要还。少年总要长大,但是到了30岁,蒋方舟依然写不出具有深度和思想的作品,作为一名作家,显然不合格。
蒋方舟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她转变角色,努力成为一名公共知识分子。
致命的是,作为一名意见领袖,她不具备精而广的知识储备,没有深度思考能力,变成被动输出观点,掉书袋子,导致自己深陷舆论之中。
备受争议的言论
蒋方舟去年7月接受NHK的采访,日本记者用中文提问:疫情发生后,我们都发现,为了很多人的安全,还是强制性比较有效果”。
蒋方舟:“但是…但是我觉得,如果那么轻率地给出这种解答本身也是一个很危险的想法吧”。
本来记者的话题是关于疫情期间民众安全管理的问题,但蒋方舟却话锋一转谈论制度。
“因为人类历史上都在思考和争辩‘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最好的’,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漫长的过程。用一种非常时期(指疫情)的状态去判断哪种(制度)好哪种不好,这种思维的武断本身就是一个挺危险的事情”。
从采访中,可以看出蒋方舟在答非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