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满清第一巴图鲁”鳌拜,究竟是忠臣还是奸臣?
很多看过关于清朝初期历史剧的朋友们肯定对鳌拜不陌生。他满脸络腮胡子,发脾气时的怒目圆瞪让人印象深刻。在电视剧里他嚣张跋扈,擅权乱政,残杀无辜,连皇上都不放在眼里,一副奸臣贼子的形象。
但是,历史中的鳌拜真如影视剧里所演绎的那样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奸巨恶吗?
还有人评价说鳌拜是一代忠臣,那么历史中的鳌拜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
接下来就跟冷面历史君一起走进“满洲第一巴图鲁”——鳌拜。
出身名门
鳌拜,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他的祖父索尔果是女真族苏完部的首领,后来带着儿子和500户部众投靠了当时已经崭露头角的努尔哈赤。索尔果的儿子,也就是鳌拜的叔父费英东是努尔哈赤的开国五大臣之一,备受努尔哈赤的器重和恩宠。
瓜尔佳•鳌拜
后来,费英东娶了努尔哈赤的孙女,瓜尔佳氏与爱新觉罗家族结成了亲家,这让其家族在当时的后金享有很高的地位。
作为费英东的侄子,鳌拜属于将门之后。受家族影响,鳌拜从小就精于骑射,待成年之后,多次跟随皇太极四处征战,展现了极高的军事才能。
战功赫赫
崇德二年的“皮岛之战”让鳌拜一战成名。皮岛是明朝在辽东重要的军事基地,由明朝大将毛文龙镇守,毛文龙以此为据点,多次侵扰后金。
后金虽然多次攻打毛岛,但都因其险峻的地势失败而归。崇德二年,皇太极派阿济格率领重兵再次攻打毛岛,鳌拜也从军出征。
鳌拜被委派从海面一侧攻城,出发之前他向统帅阿济格立下军令状:我等若不得此岛,比不来见王。
渡海以后,明军依仗毛岛悬崖峭壁的优势,对鳌拜的队伍发起了猛烈攻击。一时之间,死伤过半,没人敢冒死攀登攻城。狭路相逢勇者胜,就在这个时候,胆识过人的鳌拜大喊一声,从军中冲出,面对明军射来的箭和扔下的石头丝毫没有退缩。鳌拜的勇猛鼓舞了士气,震住了明军,清军一鼓作气最终攻克了皮岛。
皮岛之战胜利的消息传回盛京,皇太极十分高兴。对于在此战中身先士卒的鳌拜极力称赞,并晋升鳌拜为三等梅勒章京,赐号巴图鲁。
经此一役,鳌拜彻底崭露头角,成为皇太极后来攻打明军非常倚重的战将。
崇德六年,郑亲王济尔哈朗围困锦州。明军将领洪承畴带兵来救援,他与锦州守军祖大寿遥相呼应,大破清军。
腹背受敌的清军情况十分危险,就在此时,及时赶来的鳌拜一马当先,杀进明军阵营,保住了清军围城的成果。
后来,鳌拜又随军连破松山城和锦州城,为清军的松锦大捷立下汗马功劳。
松锦大捷奠定了清军入关夺取中原的基础。
在这一系列的胜利中,鳌拜的身价也是水涨船高。他的爵位从三等梅勒章京提升为一等,并出任镶黄旗护军统领,在八旗将领中拥有了相当高的威望。
后来,鳌拜从龙入关后,继续为清朝统一全国征讨四方。他东征明军残部,西讨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张献忠的大西军,战功累累。
可以说,鳌拜在清朝入主中原统一各部的战役中立下了不世之功。
政治仕途
在皇太极时代和顺治初年,鳌拜通过自身的优异表现在仕途上是顺风顺水。
但是在顺治皇帝还未亲政,多尔衮担任摄政王期间,鳌拜多次被打压。
鳌拜
皇太极死后,由于生前没有册立继承人,当时的多尔衮和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对皇位展开了争夺。鳌拜作为满洲镶黄旗的一员支持豪格,反对正白旗的多尔衮做皇帝。最终妥协的结果就是由皇太极的第八子,6岁的福临继承皇位。由于这件事,鳌拜上了多尔衮的黑名单。
直到顺治七年多尔衮去世后,鳌拜的政治生涯才开始好转。
顺治亲政后,鳌拜协助济尔哈朗琴清算了多尔衮。后来顺治得知当年鳌拜不惜冒死推举自己继承皇位后,更是对鳌拜赞赏有加,任命鳌拜担任议政大臣和领侍卫内大臣。
顺治十四年,孝庄太后病重。鳌拜作为近侍跟着顺治一起悉心侍奉孝庄。后孝庄身体康复后,因侍奉有功,鳌拜被授予了太子太傅衔。
顺治十八年,年仅24岁的福临死于天花。在他临终前,宣布8岁的儿子玄烨继承大统。为了大清江山的稳定,顺治皇帝还未年幼的玄烨选定了四位辅政大臣,鳌拜就是其中一位。
在皇太极和顺治时代,鳌拜为大清夺取天下,为政权的稳定,都做了自己杰出的贡献。
可以说,此时的鳌拜是对大清忠心不二的臣子。
擅权乱政
在顺治朝时,顺治皇帝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满州传统贵族对朝政的影响,开始着重使用汉臣来牵制满臣。事实上,这引起了以孝庄为首的满洲势力的不满。
在四位辅政大臣上任开始,他们就致力于恢复祖制,重新夺回满洲传统贵族的地位。在这些事情上四个人还是和衷共济的。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这种局面产生了变化。
康熙四年,孝庄太后为康熙皇帝定下一桩亲事,她选定了四位辅政大臣之首的索尼的孙女赫舍里做康熙的皇后。这进一步凸显了索尼家族的举动引起了鳌拜的不满。
他甚至上奏孝庄太后意欲阻止册立索尼的孙女为皇后。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孝庄为了安抚他的情绪,还让鳌拜的侄子娶了康熙皇帝的胞姐。
尽管如此,鳌拜对于这种平衡的打破仍然抱有不满,这成为了他后来擅权乱政的导火索。
鳌拜
康熙五年,鳌拜率先向苏克萨哈发难。他向皇上提出一个调换黄旗和白旗土地的要求,四位辅政大臣中,只有苏克萨哈是白旗,其他三位都是黄旗。鳌拜是想借换地之机打压苏克萨哈。后来有大臣上奏表示冒然换地会引起旗民动荡,断不可取。康熙皇帝也表示这件事情要从长计议。
但是鳌拜擅自抓了反对的人,而且在没有康熙皇帝的许可下,还处决了他们。
这件事情引起了轩然大波。索尼看到鳌拜换地后的行为日益嚣张,感到极度不安。
康熙6年,索尼以自己年老为由,向皇上提出了辞职,并且希望皇帝开始亲政。对于此事,康熙起初还有推辞之意,但不久后,索尼竟去世了。考虑到鳌拜势力的不断加大,康熙担心会控制不住他,最终决定亲政。
皇帝开始亲政后,苏克萨哈担心鳌拜会擅权乱政,于是他也提出了退休。事实上,索尼去世后,苏克萨哈成为了剩下的三辅臣之首,皇帝既然亲政,就不再需要辅政大臣了,如果苏克萨哈退休,那么鳌拜和遏必隆也自然就退出了。
鳌拜当然知道苏克萨哈心里的小算盘,对于刚刚手握重权的鳌拜来说,他才不想在这时候退出。
鳌拜在苏克萨哈写给康熙皇帝的辞职信中找到了机会。在苏克萨哈写的信中,有这样一句“如线余息,得以全生”,意思就是自己还有一线的希望来保存性命。
鳌拜对此借题发挥,指责苏克萨哈是对皇上亲政不满,让皇上问他的罪。康熙当然知道苏克萨哈是被陷害的,不同意鳌拜所言。
于是鳌拜就让议政王大臣们列举出苏克萨哈的24条大罪,罪该当斩。鳌拜还屡次上书催促康熙皇帝下旨,康熙最终因为抗衡不过鳌拜,同意了对苏克萨哈的处决。
对于此事,康熙感受到了无能为力,虽然亲政,但是朝廷上下还是鳌拜说了算。
在苏克萨哈被处决后,四位辅政大臣只剩下了鳌拜和鳌拜的亲信遏必隆。鳌拜开始更加肆无忌惮,他不仅把自己的党羽全部安插在要职上,还把熙皇帝已经拟定的政令擅自修改后,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执行。
被捕入狱
康熙皇帝意识到了危险,如果任由鳌拜这样下去,自己的皇帝之位都会被他夺了去。
少年康熙
于是,他开始计划铲除鳌拜。
当时的朝廷遍布了鳌拜的党羽,如果贸然动手,不仅铲除不了鳌拜,反而有可能丢了皇位。
后来,康熙召集了一群身强力壮的少年入宫,来陪他摔跤,说是摔跤,其实这些人就是康熙日后铲除鳌拜的帮手。每当鳌拜进宫时,康熙就会当着鳌拜的面和他们扭打在一起,让鳌拜觉得小皇帝是无心政事,容易被操控。
除此之外,康熙还逐步将鳌拜的亲信调离京城,又掌控了京城的卫戍权。待到时机成熟之时,
康熙就趁召见鳌拜入宫的时候,让那十几个陪自己练习摔跤的少年擒拿鳌拜,最终鳌拜伏诛。
鳌拜被捕入狱后,康熙为其定罪30条,下旨革去鳌拜一切职务,罪当诛。
后来,鳌拜请求康熙皇帝能够到牢狱中见自己一面。康熙到了牢狱后,鳌拜一言不发,默默脱去上衣,展示了当年为救皇太极身上留下的伤疤。
康熙见此,念及鳌拜有为大清开国之功,决定不杀他。
最终,鳌拜死于牢狱的囚禁之中。
一代满州重臣,就此落幕。
最后,冷面历史君说,
鳌拜被捕后,给他定的罪名是结党营私,不尊敬皇帝,违背先帝重托,对尚且年少的皇帝造成了威胁。
事实上,从冷面历史君翻阅的正史来看,当时并没有找到鳌拜要篡权的证据。
对于康熙来说,他想要的是真正掌握作为一个皇帝的权力,那么,就必须要扳倒鳌拜,即使是给他加上一些子虚乌有的罪名。
鳌拜在成为辅政大臣后,利用手中的权力犯了很多过错,甚至还威胁到了皇帝的权威。但是不能否认的是鳌拜在清朝建立之初所做的杰出贡献。
晚年的康熙曾对大臣们说,
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
后来康熙认定鳌拜有功,下旨追封巴图鲁鳌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一等男爵,以其弟之孙苏褐承袭。
这也算康熙给了鳌拜一个交代, 把他从欺君擅权的大奸巨恶变为了功劳显著的巴图鲁。
后来,雍正皇帝即位后,下旨恢复了鳌拜的一等公,并让他的孙子达福承袭,肯定了鳌拜的功臣身份。
对于是功大还是过大,冷面历史君觉得康熙和雍正皇帝在给鳌拜正名时已经给出了答案。
对于鳌拜是忠臣还是奸臣,您怎么看?
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关注冷面历史君,每天分享一个历史故事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