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广为流传的鸡冠蛇,为何好多人都说见过它,难道它真的存在?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你听说过鸡冠蛇的传说吗?相传鸡冠蛇是一种头顶公鸡大红肉冠、移动速度极快的蛇。一些口口相传的故事中,鸡冠蛇还能低空滑翔,具有极强的毒性,能轻松咬死一个大活人。
民间流传的古文中也有一些鸡冠蛇的相关记载,书中描述它的长相类似雄鸡,身长三米有余,身粗数十厘米。与鸡冠蛇有关的传说不止于此,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版本。
世界上真的存在“鸡冠蛇”这种生物吗?通过民间对鸡冠蛇的外形描述,在自然界中找到了两种长相最接近的生物,一种生物名叫虎斑颈槽蛇,另一种是变色树蜥。
«——【·虎斑颈槽蛇是什么生物·】——»
为什么说虎斑颈槽蛇是最接近“鸡冠蛇”的生物呢?我们可以从两者的外形特征进行对比。
虎斑颈槽蛇并不像传闻中的那样,头上长着红彤彤的公鸡瘤子,而是在脖子的位置上长着一截红色的“鸡脖子”。
这种蛇在民间的俗名就叫“野鸡脖子”,虎斑颈槽蛇常见为草绿色、橄榄绿色、浅蓝色或者蓝色,唯独颈部有一截特殊的桔红色斑块。
头部和颈部相连接的位置有一圈向内凹陷的凹槽,颈部和躯干之间有一截色泽艳丽的斑纹。亮橘色斑纹和黑色斑纹相交错,远远看起来就像老虎斑纹,因此被命名为虎斑颈槽蛇。
这种蛇在水游蛇中体型属于中等偏小的,目前有数据记载的最大成年虎斑颈槽蛇体长为1.1米左右,成年雌性虎斑颈槽蛇的体型要稍微大一圈体长将近1.3米。
这个体型和传闻中的“鸡冠蛇”相对比显然要逊色许多,传说“鸡冠蛇”还有低空飞行的能力,这一点显然是虎斑颈槽蛇无法做到的。如果要以飞行能力的标准寻找鸡冠蛇,恐怕世界上就没有能与之相匹配的蛇。
虎斑颈槽蛇的脑袋呈现椭圆形,瞳孔也是圆润的形状,通过头颈之间的凹槽和颜色差异可以清晰辨认出头部位置。这种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国内低、中、高海拔区域均有出现过虎斑颈槽蛇的身影。
它们主要分布栖息于山地、林地边缘和农田之中,常见于没有水草的水沟、池塘等蟾蜍和青蛙的聚集地。有时候也能在远离水域,草丛茂盛较为潮湿的山坡中找到它们。
虎斑颈槽蛇主要以蛙类、鱼类和蟾蜍为食物,多出没于白天,由于性格比较温顺,少有伤人的情况。但不要因为虎斑颈槽蛇行为表现比较温顺,就以为它们是好捏的软柿子,可不要忘记了它们也是带有危险性的毒蛇。
当虎斑颈槽蛇受到威胁时,它们会竖起自己的“野鸡脖子”,颈部膨扁向敌人示威。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虎斑颈槽蛇一直游离在学界关注点之外,甚至被认为是没有毒的蛇。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人们可以轻松获取世界各地的新闻消息,一些虎斑颈槽蛇伤人的案例才浮出水面。
最开始报道虎斑颈槽蛇带有致命性,并将其列为毒蛇的国家是日本。之后国内也陆续发生了虎斑颈槽蛇伤人的事件,被这种蛇咬伤的患者表现出明显的中毒症状,学者们不得不开始重视起这种名不见经传的蛇。
奇怪的是虎斑颈槽蛇明明可以用毒液伤害人,学者却并没有在它们的口腔内发现连着毒腺的毒牙。
蛇毒实质上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无法作用在我们的皮肤上,也就是说,毒蛇想要利用毒液杀死敌人,必须要让毒液接触到皮下组织。
毒牙在这一过程中就扮演着“注射器”的作用,两颗又长又尖的毒牙能轻松穿透猎物皮肤,毒腺中产生的毒液顺着毒牙直接进入到身体组织中,大大提高毒素作用效率。
虎斑颈槽蛇的两颗“大门牙”则无法做到这一点,学者通过标本研究,发现虎斑颈槽蛇的两颗牙齿只是单纯的特化牙齿,并没有与毒腺相连接。也就是说,即使被虎斑颈槽蛇咬到,它们也无法通过毒牙向人体中注入毒液。
既然如此,为什么被这种蛇咬伤后,有些患者会表现出中毒现象呢?其实虎斑颈槽蛇确实长有能分泌毒液毒腺,只是毒腺并不与毒牙相连接,反而选择效率最低的下毒方式。
虎斑颈槽蛇通过特化牙齿将猎物咬伤后,毒腺中分泌出毒液直接喷洒在伤口上,而不是利用毒牙将毒液注射到皮下组织。
也难怪虎斑颈槽蛇一直被认为是无毒蛇,不少人被虎斑颈槽蛇咬伤后中毒症状较轻,或者没有中毒,主要因为毒液没有顺利喷洒在伤口上。
虽然虎斑颈槽蛇的下毒效率低下,但它们的毒液毒性是实打实的。学者们做过测试,虎斑颈槽蛇皮下注射半数致死数值为9.2mg/kg,具有较高的致命性。
虎斑颈槽蛇不只是口腔内部存在能分泌毒液的毒腺,其脖颈背部皮肤下还藏着十来个能分泌毒液的腺体,这些腺体接连排成一排。当它们感受到环境中的威胁时,会挤压这一排连珠状腺体,瞬间将里面的毒液喷射出去。
在野外遇到虎斑颈槽蛇,千万不要去招惹它们。目前已经有多家媒体报道过类似案件,虎斑颈槽蛇皮下腺体喷射出的毒液进入眼睛后,会引起视力障碍导致眼角膜受损,临床上还出现过角膜雾浊和瞳孔缩小等症状。
«——【·在野外的遇到毒蛇怎么办·】——»
虎斑颈槽蛇天性“懦弱”,很少会主动攻击人类,被它们咬伤之后多数时候不会中毒或者轻微中毒。如果在野外遇见虎斑颈槽蛇,它们会跑得比我们还快,很少会出动出击攻击人类。
人类害怕蛇,而多数蛇类也害怕人类。野外的蛇若是碰上人,最先出现的念头也是赶紧逃跑。然而蛇中不乏“大叛逆者”,遇到人类不仅不会感到害怕而逃跑,甚至有可能主动发起攻击。
特别在夏秋两季节,环境温度上升之后,蛇类的活跃程度大大提升。每年4月之后,蛇类陆陆续续从冬眠中苏醒,刚刚不吃不喝经历了一场漫长的休眠,每条蛇都饿得眼放绿光,继续进食补充体内所剩无几的能量。
多数蛇类会选择在植被茂盛、环境适度大、温度适宜的地方安家,例如植被茂盛的密林、山涧溪水附近、灌木丛或草丛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在蛇类出没频繁的季节尽量远离有这些特点的区域,可以大大减少与蛇类“狭路相逢”的概率。
当我们不得不在户外活动时,可以做些什么提高自己面对蛇时的自保能力?如果需要在深山老林或者草丛旺盛区域活动时,我们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可以有效提高“蛇口逃生”的可能性。
毒蛇伤害我们的手段主要依靠口腔内的毒牙,如果无法将毒牙刺入皮肤中注入毒液,单只把毒液洒在完好的皮肤上,并不能使我们中毒。保护自己的第一步,就是不给毒蛇用毒牙咬伤我们的机会。
从头到脚全副武装自己的身体,挑选材质结实不易被穿透的服装。相关数据记载,毒蛇咬伤案例中,有八成伤口集中在人体腿脚部位置,下半身是最容易遭到毒蛇攻击的部位,因此要重点保护。
一般的着装会暴露出我们的脚踝,这个地方也是毒蛇最容易光顾到的位置。在户外活动时,最好穿戴好高帮鞋,将裤腿扎紧塞入鞋帮中,不给蛇留下一丝一毫可乘之机。
此外,有些毒蛇是树栖蛇,它们攻击猎物的方式就是藏在树枝中发起偷袭,或者藏在树根边上。在户外活动时要格外留意周遭的树干,最好戴上手套,以免手部遭遇毒蛇攻击。
有一件“神器”可以帮助我们在户外活动时,有效赶跑环境中的蛇。森林山路中行路时,可以带上一根棍子。不小看一根棍子的威力,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崎岖道路上平稳走路,还可以在路过植被茂盛区域时,利用棍子赶跑周围的蛇。
走路时,可以用棍子左右敲击周围地面。不少蛇类是“半瞎子”,对周遭环境的声响和震动极为敏感。蛇类收到棍子敲击发出的声响和震动后,就会反应过来周围有人类出没,没等你发现它们,就夹着尾巴逃之夭夭了。
«——【·结语·】——»
如果不幸遇到了蛇,也不要过分害怕或者激动。只要我们不主动去触蛇类的霉头,主动靠近或者刺激它们,蛇类也不愿意和人类过不去。毕竟蛇类中没有“医生”这种职业,人被蛇伤害了还能到医院中就医,而蛇对上人类毫无善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