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建成17年,已经淤积18亿吨泥沙,最终会导致什么后果?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前言>-
三峡大坝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其卓越的建设成就令全球瞩目,如今,随着大坝的长期运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逐渐凸显——淤积泥沙的日益增多。
那么,面对这一巨大挑战,我们该如何保障大坝的长期稳定运行?又该如何实现淤积泥沙的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三峡大坝的17年>-
三峡大坝是我国一项意义重大的水利工程,在建成后的这十七年间,三峡大坝在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设三峡大坝,防洪是首要考量,20世纪,长江流域频繁发生洪水灾害,造成严重生命和财产损失。
1998年特大洪水导致40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2500亿元,直到三峡大坝的建成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2011年,库容393亿立方米的大坝首次经受住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考验,湖北、湖南等地洪水峰值较98年同期降低了近10米,减灾效果明显,人们终于不再担心来自江水的侵袭。
而防洪只是三峡大坝立功的一面,发电则是另一大用途,32台水电机组一年可发电846亿千瓦,相当于5个大亚湾核电站,刷新世界纪录。
仅靠水电发电,三峡大坝每年就能为国家创收400亿元,与煤电相比,水电站运行成本低,而且零污染,是我国可持续能源的重要来源。
作为世界第一大的水坝,三峡枢纽还建有世界第二长的五级船闸——全长6.4公里,可通航1万吨级船舶。
修建时移山填谷疏浚河道,终于在崎岖的长江天障开辟出一条现代化航道,这可谓“愚公移山”的壮举。
在此之前,每年有长达200多天无法通航,船舶只能绕行1200多公里,运输成本高。
三峡船闸的建成,将年飞航期从原来的173天,提高到了整年,极大促进了流域物资运输和对外贸易。
现在,三峡大坝更是成为知名旅游景点,17年时间不长,但足够让三峡大坝的声誉远扬,每年都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壮丽的三峡景色、感受独特的生态环境。
因此三峡大坝的修建同时还促进了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但十七年的运营下,三峡大坝的也积累下了不小的隐患。
那么,这些隐患会给三峡大坝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三峡水库泥沙淤积问题>-
2003年三峡工程正式蓄水以来,水库泥沙淤积问题日益严重,统计数据显示,2003-2019年期间,三峡水库累积淤沙量达18亿吨,年均淤积超过1亿吨。
根据水文监测,三峡水库的年均淤积量目前仍在稳步增加,仅2015年一年,就有2.5亿吨泥沙进入水库。
库容减小意味着调节能力下降,发生特大洪水时无法发挥应有的防洪作用,可能增加下游洪涝灾害风险。
这对人口稠密的下游地区影响尤为严重,以湖北境内的长江中下游为例,一旦发生较大洪水,三峡水库失去调节能力,后果不堪设想。
淤沙还会降低水库的发电效率,大量淤沙在影响水流的同时,还会增加水轮机负载,导致发电量下降。
三峡电站目前年发电量能有1000亿千瓦时,若发电效率下滑将带来严重后果,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
泥沙的积累带来的负面影响还不止这些,其所含大量悬浮物质也会降低水质,对库区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部分危害水质的污染物还可能进一步污染水体,破坏生态平衡。
还可能导致水库建筑物被淤塞,对大坝安全产生隐患,三峡工程所处地质条件复杂,地震频发,大坝安全状况需要高度重视。
一旦发生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已有网上报道指出,皇华城等江中岛屿被淤沙围困,大吨位船舶无法通行,这无疑是在验证问题的严重。
从这些看,泥沙淤积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三峡水库的重大隐患,必须尽快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治理对策,才能确保水库运行安全,发挥水利枢纽的多方面综合效益。
那么,就有人提出了为什么国家不开放商业采砂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谨慎从长计>-
针对三峡水库泥沙淤积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有人提出可以考虑开放商业采砂,通过组织采沙船对三峡水库江面进行采砂作业,既可以清除水库淤积物,又可以取得砂石资源的经济效益。
这一建议表面上看起来可以解决水库淤积问题,但实际上从国家整体和长远利益考虑,单纯依靠商业手段采砂可能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在考虑三峡水库存在的淤积问题时,也要想到大量采砂对生态造成的破坏。
要知道三峡大坝通过多年蓄水运行,水库及周边地区已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生态环境,水库中的鱼类、植被等生物栖息环境已经适应当前水质条件。
如果大规模商业采砂导致水库泥沙大量流失,可能会破坏水库生态平衡,大部分物种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这不利于三峡工程整体的社会效益。
若真的开发商业采砂,局面可能会失去掌控,采砂量可能会超过水库环境容量,导致水质下降,三峡工程的绿色发展理念也因此受到影响。
而大量采砂可能会影响水库水流动力学特征,对大坝的结构安全也构成潜在威胁,保证三峡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相关部门的重要责任,因此对开发商采要慎之又慎。
其实水库淤积的砂石数量大不说,质量都非常高,如果放开商业采砂,可能会导致盲目竞相的乱采砂情况出现,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水库淤积,还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短期内突然放开大规模商业采砂,势必会对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冲击,砂石价格的大幅波动不利于相关产业的平稳发展。
面对三峡水库泥沙淤积的现实问题,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推进长江流域治理,采取多种方式联合解决三峡水库淤积问题。
一方面,通过工程手段建设分流拦沙设施,发挥分洪减淤作用,缓解水库淤积状况,另一方面,实施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的水土保持措施,减缓泥沙入库量。
国家针对三峡水库泥沙淤积问题,既考虑从系统角度研究解决方案,也采取务实管用的方法。
随着综合治理措施的逐步实施,三峡水库的淤积状态将会得到改善,作为一个世纪大工程,三峡工程的意义远远超过经济效益,关键是要考虑其长远的社会影响。
所以,关于是否开放商业采砂问题,国家需要审慎决策,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这才是对三峡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负责任的做法。
那么,国家对泥沙的积累有什么应对嘛?
-<泥沙不是三峡大坝的障碍>-
三峡大坝的设计者早已考虑到泥沙的问题,为了应对大量泥沙的侵蚀,工程师采取了多项措施。
在三峡大坝上游长江流域,如襄樊、保康等地修建了不下10座水电站,这些电站形成多级梯级调节,拦蓄了大量泥沙。
为了从根源解决泥沙的来源,三峡沿线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程,通过在易泄沙地区建立防护林网、返青工程、封山育林等措施,减少了泥沙流失。
仅重庆市就投入超过10亿元用于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这两项措施大大减少了进入三峡水库的泥沙量。
2003年至2019年,三峡水库共排出5.71亿吨泥沙,年均淤积仅1亿吨左右,远低于专家最初的预测,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受泥沙的影响已经变得很低。
三峡水库也采用“蓄清排浊”的方式来管理积累的泥沙,每年汛期来临前,水库会把水位控制在145米的防洪警戒水位以下,将含沙量大的洪水排放下游。
汛期里,三峡水库通过调节泄洪,严格控制入库水流,每天按计划灌洪,将大量泥沙冲往下游。等泥沙含量降低后再蓄水。
仅2003年汛期就向下游排沙2.25亿立方米,汛期内,水库还会打开排沙管道,主动排出泥沙,排沙管道设置在175米以下,汛期开启可产生强大冲刷力,冲走储沙。
汛期结束后,这是上游来水就较为清澈了,此时水库才进行大规模蓄水。
为了更大程度上减少影响,三峡大坝也进行了结构调整,船闸和泄洪闸比两岸电站低18米,专门设置了排沙孔,通过排沙孔射流形成螺旋流,产生强大引流作用,带动泥沙下移。
三峡大坝还借鉴了葛洲坝的经验,定期组织挖沙船清理大坝附近泥沙,仅2009年,就投入力量清理泥沙1100多万立方米。
-<结语>-
国家对商业采砂观望态度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并不能在遇到困难时就开始胡乱投医。
而对泥沙的管理,还应徐徐图之,现有的措施已经足够让三峡大坝在未来100年左右,防洪作用不会受明显影响。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