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解析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伟人名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成为大会解说结尾部分的最大亮点,令人回味悠长。下面对全词作解析以共勉励。
首先,全景式回顾这首经典词作的创作背景
一九三一年一月至一九三五年一月,以王明、博古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内的领导达四年之久,给革命造成极大损害。他们疯狂反对毛泽东同志革命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拼命推行其“左”倾盲动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不得不退出中央苏区,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初期,他们又实行逃跑主义,继续使红军遭受损失。与此同时,党在其他绝大多数革命根据地(浙贛区、鄂豫皖区、湘哪区、川映区等)和广大白区的工作也由于这条路线而陷于失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正处于千钧一发的危机之中。
毛泽东同志坚定地坚持正确革命路线。团结广大干部和党员,同“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坚决斗争。一九三五年一月,长征到达遵义,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就是具有极其伟大意义的遵义会议。这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组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新的党中央,全力纠正了当时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结束了四年之久的“左”倾路线。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是长征的伟大转折,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革命便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绕过暗礁,克服重重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是我们党的极大幸运,这是我国人民的极大幸运,这也是世界革命人民的极大幸运。
遵义会议后,工农红军经过短期休整后,从遵义出发,渡过赤水,计划由四川泸州、宜宾之间,强渡长江,和四方面军会师北上。但是蒋介石和四川军阀集结重兵,拼命阻止红军渡江。于是毛泽东同志指挥红军回渡赤水,再次攻取娄山关,取道更加漫长、艰险的路线继续北上。这首苍劲雄浑的《娄山关》正写于再取娄山关之后。
二、全词洋溢着满满的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情怀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上阕,给我们描绘出一幅色彩浓丽、粗犷豪放的霜晨行军图画。霜晨,西风飒飒,寒气袭人,队队大雁鸣空而过,天边残月斜挂大地一片白霜,杂沓细碎的马蹄声,悲壮的喇叭声,就在这风响、雁叫、马蹄沓沓、喇叭声交织成的雄伟的音乐声中,我们军纪严明的工农红军在挺进。词的上阕,使我们感到一种沉郁、悲壮的气氛,感情是深沉凝重的,但没有丝毫低沉。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每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长征路上险山恶水,狂风暴雨酷暑严寒;加之,由于“左”倾机会主义的路线,大好革命形势,几乎毁坏殆尽,几十万红军只剩下几万;遵义会议之后,王明、博古下台了,但张国焘却开始进行分裂党的活动;党内党外的斗争仍然极其尖锐复杂,“万里长征,千回百转,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上阕从侧面烘托出毛泽东同志及其所率领的红军在当时那种极其复杂斗争环境中准备迎接更大的困难,夺取革命胜利的深沉感情。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整个基调较前激昂,但仍然是深沉的。“雄关”即娄山关,雄居娄山山脉最高峰,周围山峰如利剑插进云霄,十步一弯,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用一“雄”字,表现其险,再恰当不过。“雄关漫道”不止是指险峻的娄山关和当时红军的行军途程,而且有着更为深刻广阔的含义。
毛泽东同志实际上是用它表现了中国革命过程中的观难险阻。它是充满着艰难险阻、复杂曲折的中国革命道路的形象的表现。
“而今迈步从头越”。遵义会议后,确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最高领导,革命正沿着毛泽东同志的革命路线破浪前进,这是一条通向胜利的光明大道。但是通向胜利的这一条光明大道仍然是曲折的,充满着荆棘,斗争并不轻松,任重而道远。我们还要用自己的生命、鲜血,披荆斩棘。把革命推向前进。这“从头越”既表现了中国革命在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革命新阶段;又表现了一定要在新形势下把中国革命扩展到全国去的坚毅决心。同时也告诉我们在这伟大革命新阶段中还有不少困难需要用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去克服。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最后几句写的是红军通过“雄关漫道”时所看到的壮丽景色。那苍翠的山峦,象滚翻的海涛,那将落的太阳,象殷红的鲜血。最后的“残阳”和开始的“霜晨”相呼照应正表明了红军已进行了一整天紧张的行军。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正如前边的“雄关漫道”一样,不仅写的是呈现在红军眼前的壮丽景象,而且更是对于中国革命前景的极富于诗意的展望。中国革命的前景是何等灿烂,何等壮丽,但是为了争取革命的胜利,还需要我们进行艰巨的斗争,还需要我们付出许多必要的牺牲,还需要我们克服不少困难。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转战南北,越过“雄关漫道”打下了人民的江山。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