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是1001夜第27夜:郭德纲带的海龙帽子
毛皮非物质文化系列——“盛锡福”
成语“评头品足”,俗语“头是头脚是脚”,都强调了戴帽穿鞋于仪表容止的重要性。在封建社会,帽子是身份标志,如“冠冕”指帝王、官员戴的帽子,“冠盖”指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兜鍪”即头盔,代指将士。
老北京有传统俗语“脚蹬内联升,头戴盛锡福”,就道出中国鞋帽两大名牌老字号。其中的盛锡福,以帽业闻名海内外。盛锡福帽子以用料考究、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品质优良而著称于世,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欢迎。
王府井大街盛锡福帽店是北京著名的老字号,最早它是天津盛锡福总店的一个分号,始创于1911年,开业于1937年。百年的历史抒写着盛锡福代代辉煌的灿烂业绩。
解放前,盛锡福总店在天津,创办人是刘锡三。刘锡三本名占恩,号锡三,山东省掖县沙河镇人,家中世代务农。他幼年读过几年书,后因家境不佳而辍学,于是帮助父亲在地里干活,一年,家乡受灾,农田歉收,乡里人四处谋生,他也离家去青岛市一家外国人办的饭店里做杂勤。
他为人勤快又好学,在饭店里因经常与外国人打交道,学会了一些日常英语。不久,刘锡三离开了这家饭店,到一家洋行做业务员,负责下乡收购草帽辫。草帽辫是用来制作草帽的,洋行把它收来,运到国外制成草帽再返销中国,以获高利。
刘锡三在洋行里干了几年,对草帽辫的质量好坏、品种和产地,以及草帽的制作等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于是他就想自己干。中国人的钱,干吗让外国人赚去?以后几年的时间,他省吃俭用,积攒了一笔钱。
民国元年(1912年),他同友人合资在天津估衣街开办了盛聚福小帽店。小店开张后,生意很兴隆,年年盈利。后因东伙发生矛盾,刘与友人分手。这样,盛聚福的买卖分到了刘锡三的手中,并决心把买卖做大些。他从东南银行得到一笔可观的贷款,又在天津法租界21号路选好店址,把盛聚福改为盛锡福,在民国六年(1917年)重新开张。“盛”是“生意兴隆茂盛”意,“锡”和“福”都是取自刘锡三的名字(刘锡三的乳名叫“来福”)。
刘锡三为了创名牌,防别人仿制冒牌,特向当时政府申请注册“三帽”商标。三帽为一顶四平硬顶草帽,一顶呢制礼帽,一顶皮制三块瓦帽。“三”也取自刘锡三之名尾字。
刘锡三在北京开办了4个盛锡福分店。1936年,西单北大街盛锡福开业;1937年,前门大街和王府井大街盛锡福开业;1938年,沙滩盛锡福开业。这4个帽店都归其柜上大徒弟常瑞苻经营管理。
北京解放后,王府井大街盛锡福帽店参加了公私合营,毛主席、周总理非常关心老字号的发展。按照周总理关于“要保住盛锡福的特点、组织起来办工厂”的指示,采取前店后厂的方式,开创了集产供销为一体的王府井盛锡福中心总店。
盛锡福帽子以其用料考究、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品质优良而著称于世,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欢迎。同时,王府井大街盛锡福还有为国家领导人和外宾服务的任务,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主席、陈毅副总理、江泽民主席以及朝鲜金日成主席、印尼苏加诺总统、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政府首脑都曾在盛锡福订做过帽子。
他们曾给毛泽东主席做过将校呢圆顶帽。
(毛泽东主席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
50年代,盛锡福为陈毅外长出访印度尼西亚,做了一顶金丝草草帽。
60年代,周总理去莫斯科访问时戴的水獭皮帽,也是盛锡福做的。
刘少奇主席去莫斯科访问,在盛锡福做了一顶美式圆沿皮帽。乌兰夫、万里等同志也在盛锡福做过帽子。
朝鲜金日成首相曾在盛锡福做过一顶海龙皮帽,
印度尼西亚苏加诺总统做过一顶三羔皮帽。
西哈努克夫人莫尼克公主也在盛锡福做过帽子。国内外各界人士慕名到王府井大街盛锡福买帽、定做帽子的,不计其数
(来华访问的苏加诺)
“盛锡福”创始人刘锡三注册的商标“三帽”中就包括一顶皮制三块瓦帽,可见皮帽制作支撑着“盛锡福”的半壁江山。刘锡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从同业挖取技术骨干,千方百计地搜集国内制帽技术中的绝招,“盛锡福”的皮帽制作工艺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特有的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
盛锡福皮帽制作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都要求精益求精,其用料之讲究、做工之精细是很多制帽工艺难以望其项背的。这项制作工艺是历代的制帽师傅通过对生产经验长期的积累总结得出的技术成果,这些手工工艺具备机械制造无可比拟的优点。
盛锡福加工制作一顶皮帽通常都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处理。从皮毛裁制开始,道道工序都有讲究:
配活儿要求毛的倒向要一致、毛的长短粗细密度要一致、毛的颜色软硬要一致,裁制皮毛时如顶刀、人字刀、月牙刀、梯子刀、斜刀、弧形刀、直刀、鱼鳞刀等种种刀法千变万化、应用灵活;
缝制时要求顶子圆、吃头均、缝头匀,蒙皮面都要缝对缝、十字平,勾扇,翻帽,串口等工序 、要求不一而足。
这些复杂而又严格的制作程序使盛锡福皮帽成为外形美观、端雅大方、考究精致并穿戴舒适的帽中精品。
北京王府井大街的镇街之宝,曾是“盛锡福”帽店展示的价值数万元一顶的海龙帽子,帽子的深褐色皮毛稠密、蓬松,根根挺立的针毛泛出晕眼毫光。
“海龙皮毛跟水獭比,毫不夸张地说:要高贵百倍以上。海龙独特之处在于:
第一,皮毛表面是一层银针。到了大雪节气,海龙发亮的厚绒毛上长出一层三寸来长均匀分布的银针;
第二,手感非常好,毛茸茸、圆滚滚、软腻腻的;
第三,保暖、防水、颜色、外观都是绝品!”仔细端详,这顶海龙皮帽的表层挺立着一层银针,毫短而劲,色黝而明,闪烁着荧紫色光芒。“雨雪滴上不留痕迹,更不会沾湿皮毛,这种特异功能,更使它身价百倍。”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有绝活。盛锡福制帽工艺也和许多手艺一样,家传、师传,口口相授,是一代代制帽工匠技术的结晶。
盛锡福第一代制帽师傅李馨轩就是家传的手艺。相传,李馨轩祖上在乾隆年间曾奉旨为乾隆皇帝缝制了一件貂皮大氅。这件大氅不但材料考究,做工精致,更为独到的是,其老祖在貂皮内面用手工绣上了“万寿无疆”四个大字。为此,乾隆爷爱不释手,既爱其工艺精湛,更爱其用心良苦,特钦赐“御笔亲书牌匾一块和黄马褂一件”。
可惜的是,现阶段,能掌握盛锡福皮帽制作工艺的技师屈指可数,曾经成为王府井大街镇街之宝的“盛锡福”海龙皮帽几成绝唱,2008年,盛锡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