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最强男人秦始皇,是如何逆袭人生
导读
公元前221年,岁次庚寅,秋,秦国都城咸阳,正在进行着一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仪式。一位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男人,此时,意气风发,昂首阔步,迈着矫健的步伐,在众人的拥护下,步入宏伟的咸阳宫正殿。他就是千古之帝——秦始皇。
13岁登基,22岁独掌大权,39岁统一全国,他生于乱世,却缔造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从独霸一方到吞并六国,他因完成统一大业而名垂千古;从巩固统一到加强政权,他因实施抱负而遭千古骂名,他的人生,一直笼罩着神秘的色彩,褒贬不一。
从寄人篱下,到一代帝王,秦始皇到底是如何逆袭成为最强男人?今天,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一起去探索秦始皇的逆袭之路。
秦始皇剧照
登基为帝
春秋末年,随着周朝分封制度的崩溃和王权的没落,被分封到各地的诸侯势力,开始了兼并和争霸的战争,此时的中国,被分为七个国家,赵国、魏国、韩国,秦国、齐国、楚国、燕国,史称“战国七雄”。野心和阴谋,合纵和连横,一场似乎看不到尽头的残酷杀戮,正在进行着。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孟子·梁惠王上》
公元前259年农历正月,赵国都城邯郸,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声,一名男婴降生了。没有人会想到,这个男孩,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的创立者,他就是秦庄襄王之子——嬴政。
战国时期,各国为了牵制敌国,维持表面上的和平,都会派遣一位不受宠的王子或王孙去邻国,嬴政的父亲,后来的秦庄襄王子楚就是当时秦国在赵国的质子。而此时的赵国和秦国,关系急剧恶化,两国不时的发生战争,所以,幼年的嬴政,生活得并不如意。
嬴政剧照
在商人吕不韦的帮助下,公元前257年,秦庄襄王子楚逃回了楚国,公元251年,秦孝文王继位,子楚被立为了太子。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子楚病逝,传秦国王位于嬴政,而此时,嬴政只有13岁。
年十三,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在危机四伏,云诡波谲年代,秦国虽然雄踞一方,但在这个权力斗争无比残酷的宫廷中,这个年仅13岁的少年国主,可能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握,更何况是整个秦国。然而,就是这个少年国主,在几年后,统一了中国,被他所征服的疆域,是当时埃及法老所统治的区域的十倍以上。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人。
嬴政剧照
夺取政权
嬴政13岁登基,22岁亲政,在13岁到22岁这10年中,秦国大权基本上是在吕不韦的手中,后期嫪毐又分走一杯羹,可以说,秦国这10年的发展中,嬴政基本上没有任何的作用和地位。
说说吕不韦这个人
史书上关于吕不韦的评价,深谋远虑,口才出众,是一位很厉害的“策划”,所以才会为自己赢得了荣华富贵。
吕不韦是一位商人,而且是一位很富有的商人,然而,战国时期的商人地位是极低的。吕不韦喜权力,想摆脱世俗对他商人地位的贬低,因此,开始了他一步一步的策划。
首先,他要找一个能给予他权力地位的人,这个人就是时为赵国质子的秦国王孙——子楚,他认为子楚“奇货可居”。而结局就是,子楚确实让吕不韦在秦国有了一席之地。然而,这一切还是因为吕不韦有一口伶牙俐齿。他辗转斡旋与秦赵两国,游说秦国宠妃华阳夫人,一番周折后,子楚成了秦国的太子,自然会感谢这位恩人吕不韦。子楚继位后,封吕不韦为丞相。其次,就是安排一位自己人在子楚身边。这个人就是赵姬。据司马迁《史记》记载,赵姬本是赵国一大户人家的女儿,也是当时为商人的吕不韦的姬妾。然而,吕不韦贪慕虚荣,便将赵姬献给了子楚。赵姬肚子又很争气,嫁给子楚不久就生下嬴政。虽然赵姬是子楚的夫人,但却一直跟吕不韦保持着“情人”的关系。嬴政继位后,宫中权力最大的当属王太后赵姬。而赵姬并不喜好权力,将朝政大权交给了吕不韦。就这样,吕不韦一步步登上了权力的巅峰。然而,吕不韦与赵姬之间的关系,此时,成了吕不韦最致命的弱点。随着秦王嬴政年龄的不断增加,吕不韦越发害怕这个不可告人的秘密被嬴政发现。于是,他便找了一位可以取代自己的人物,那就是嫪毐。这个嫪毐,牢牢抓住了王太后赵姬的心,吕不韦的计谋似乎成功了。
吕不韦剧照
再说说嫪毐
嫪毐本是吕不韦安排在赵姬身边替代自己的一枚棋子,以“太监”之名进宫,服侍赵姬。然而,在王太后赵姬的光环下,嫪毐已不再是当年的替身,也摆脱了太监的身份,成为一名手握重权的人物。嫪毐成为秦国中仅次于吕不韦的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事无大小皆决于毐。《史记·秦始皇本纪》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嫪毐很会取悦赵姬,而且还跟赵姬迁居宫外生活,嫪毐封官加爵,享受着荣华富贵。据记载,当时嫪毐的门客达三千多名,而且,还以嬴政“假父”自称。显而易见,嫪毐想取代秦王,自以为王。
嫪毐剧照
而此时的秦王嬴政,在这无法承受“帝王之重”的年纪,宫阙中究竟充斥着何等污秽之事,他不得而知。宫外的其他六国,似乎也并不关心秦国内部的政治变动和风花雪月,激烈的战争仍然不断地进行着。他们只希望尽快结束这种遥遥无期的战争。
公元前238年,此时嬴政已经登基9年了,22岁的他也到了亲政的年纪。此时的嬴政,再也不是那个整天生活着恐慌之中的少年。宫中的污秽之事,宫外的战火连天,嬴政了如指掌。
赵太后剧照
攘外必先安内,秦王宫中的三大掌权之人,母亲赵姬、丞相吕不韦、长信侯嫪毐,时刻威胁着嬴政。公元前238年,举行完冠礼之后,嬴政开始了他的夺权之路。
一、首先被除掉的就是嫪毐。
无论从亲疏关系,还是政治能力来讲,嫪毐都会排在嬴政夺权的第一位。嫪毐无勇无谋,在宫外与赵姬逍遥的他,最终被嬴政逮住了把柄。
一次酒后的失言,嫪毐以嬴政“假父”自称的消息传到了嬴政耳朵里,再加之宫中一直传着嫪毐觊觎王位,阴谋叛乱,与太后有染等等,嫪毐终于彻底地激怒了嬴政。此时的嫪毐,也知道秦王是不会放过他的,便决定先下手,攻打蕲年宫。而此时的嬴政,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弱小的秦王了,嫪毐的一举一动,皆在嬴政的预料之中,秦王嬴政早已在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精兵。叛乱中,嫪毐和叛军全部落入了嬴政设计好的圈套中。而这个听命于嬴政镇压嫪毐的人,正是将嫪毐引荐给赵姬的吕不韦。最终,秦王嬴政将嫪毐车裂,曝尸示众。而赵太后,也被软禁了起来,关进雍城的萯阳宫。
车裂以徇,灭其宗。《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昔日的“朋友”变成今日的“敌人”,在场夺权之战中,不光是嬴政夺权,也是吕不韦夺权。简言之,嫪毐是吕不韦和嬴政共同想铲除的人。
吕不韦将嫪毐引荐给赵太后,嫪毐反而得到了赵太后更大的宠爱。这一点,吕不韦是没有预料到的。本来就是吕不韦的一颗棋子,而如今的他,依靠赵姬,地位越来越高,风头甚至盖过了吕不韦。吕不韦也深刻的感受到了来自嫪毐对他的一种压力,处理嫪毐,也是吕不韦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所以,秦王和吕不韦联手灭掉了嫪毐。只不过,此时的吕不韦,也在嬴政的圈套中。
嫪毐剧照
二、铲除吕不韦
而嬴政的想法更为复杂,嫪毐事件,吕不韦是脱不了关系的,毕竟嫪毐是吕不韦带入宫中,献给太后的,此时的吕不韦也陷入了无法逃脱的危局之中。而这,也正是秦王嬴政想要的一种结果,借嫪毐之手除掉吕不韦。吕不韦执掌朝政这么多年,门客人数众多,六国皆有其门客。秦王嬴政并不敢因为嫪毐而诛杀吕不韦。只能先削弱其权力,再借机铲除。公元前237年,吕不韦被免去丞相之职,前往河南的封地。之后又被嬴政步步紧逼,放逐到巴蜀,最终饮毒酒自杀。
太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国吕不韦。《史记》
这是嬴政亲政以来的第一次夺权,嬴政借吕不韦之手铲除嫪毐,又借嫪毐之手除掉吕不韦,正所谓“一石二鸟”。而这次的夺权,也显示出了秦始皇嬴政超人的一面,年仅22岁的嬴政,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惊人的魄力,压制住了身边掌权的大臣,使得所有人对这位22岁的王者刮目相看。秦始皇开启了属于他自己的权力之路。
掌权之路
掌权后的嬴政,首要任务就是强大秦国,为之后的统一六国而做准备。文武得以治天下,所以,选拔人才和征集士兵是嬴政首要的任务。
一、选拨人才
嬴政将选拨人才放在了首要地位。在他看来,只要是又能力的人,都能委以重任。而国家强大的前提必须有贤臣辅助。在嬴政的王者生涯,有三个重要的任务,丞相李斯,武将王翦,工程师郑国。
李斯
楚国出生的李斯,便是嬴政第一个重用的人。李斯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立志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对比于战国时期各国的实力,最后入秦国。在得到吕不韦的重用后,一步一步的接近秦国重要政治事务。他因离间六国君臣关系”的策略得到了秦王嬴政的赏识,也开启了他事业的大门。
秦国的不断强大,给其余六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六国便开始派遣间谍到秦国,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削弱秦国的人力物力。韩国派来的水利工程师郑国暴露后,朝中大臣们便开始上书,建议嬴政下逐客令,驱逐其他国家的人,李斯也在其中。
此时,犹豫不决的嬴政,收到了李斯的一封信,即《谏逐客书》,大概意思是“秦国的强盛之路与统一大业,一定是建立在吸纳各国人才的基础之上“,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谏逐客书》
最终,是非分明的嬴政采取了李斯的建议,将各国有才能的人才委以重任。
除此之外,李斯还参与了秦国统一六国后的一些列改革,他的政治主张,对日后秦国的统一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
李斯剧照
王翦
俗话说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如果说李斯是文,那么这个武便是王翦。
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王翦与其子王贲,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攻破燕国都城蓟,又消灭楚国。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
王翦剧照
郑国
郑国本是韩国派到秦国的奸细,他的任务就是修建水渠,以消耗秦朝的人力物力。而后,郑国的奸细身份也被识破。但郑国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尤其是对水利方面的研究。最后,在李斯的帮助下,继续在秦国修建水渠。
嬴政命令郑国修建一条运河,郑国修建水渠大功告成之后,改善秦国土地面积,使秦国都城周围的平原变成沃土,关中平原繁荣昌盛,农业生产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秦国的整体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据统计,当时秦国的整理财力是其他国家的十倍有余。
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史记》
由此,我们也能看出来,秦王嬴政不光是一位愿意接受外来的文化、技术和人才的帝位;还愿意听取谋士的意见,而在慢慢历史长河中,统治者的一个政令往往就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郑国剧照
二、征集士兵
在秦国空前强大的同时,嬴政也开始加快统一六国的步伐,他下令向全国征集青年勇士,并开始培养一支拥有100万兵力的精锐部队。
那么,当时秦国的军事力量到底如何?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秦始皇兵马俑中找到答案。
出土于秦始皇皇陵陪葬陵的兵马俑,是守护秦始皇地下宫殿的兵团。在遗址考古的过程中,共出土兵俑8000余件,他们都穿着铠甲,拿着武器,整齐干练,衣着端正,时刻准备着应战。另外,在兵马俑坑内,还发掘出大量兵器,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2300多年,这些兵器装备却依旧如新。
嬴政的地下宫殿都如此壮观,更何况生前他的军队,是何等的英姿飒爽。
兵马俑
三、统一六国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开始了他正式统一六国的战争。从此,在中原大地上,一场又一场腥风血雨的战争开始了。
他首先将目光投向了邻国——韩国。战国时期,七国根据各自不同的利益,互相结成不同的联盟,每当由国家遭受攻击,其盟国必然会出兵相救。所以,秦国在攻打韩国的同时,以卓越的外交手段,破坏了韩国与其他国家的结盟,随后,士气大增的秦国,很快便攻下了韩国,韩国灭亡。
随即又攻打赵国。而此时恰逢赵国大旱,内忧很严重。这时,秦国又发挥卓越的“离间”手段。赵王宠臣郭开受秦国贿赂,散布流言说赵国大将军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因此改用赵葱和颜聚替李牧、司马尚,并且杀死李牧。公元前229年,王翦大破赵军,俘虏赵王。
公元前228年,此时距离秦国统一六国战争发动已经过去两年了,在这两年里,秦国接连攻下了韩、赵两国,而这场战争仍然在不断进展,此时其他国家,也感受到了来自秦国的压力。
公元前227年,燕国为保证本国安定,希望与秦国和解,便派遣使臣荆轲带着贵重的礼物来到秦国。这份价值千金的礼物便是畏罪逃亡燕国的秦国将军樊於期的首级以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然而,就在荆轲将礼物献给秦始皇的过程中,发生了历史上惊心动魄的“荆轲刺秦”事件,事情的结局是刺杀失败,荆轲倒在了秦王嬴政的刀剑之下。
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个樊於期,原为秦国将军,后因伐赵兵败于李牧,畏罪叛逃燕国,被燕国太子丹收留。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时,荆轲请求以樊於期首级与庶地督亢(在河北高碑店一带)地图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以利行刺。樊於期获悉,自刎而死。
事实上,嬴政在位期间,曾经历多次暗杀,尤其是荆轲行刺事件,让秦王嬴政感受到了来自各国巨大的压力,这也促使他下定决定加快统一六国的脚步。
公元前225年,秦国灭魏国;
公元前223年,秦国灭楚国;
公元前222年,秦国灭燕国;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
秦灭六国
从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10年的时间,统一了天下,结束了自春秋五百多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帝国——秦朝。
其实,秦始皇之所以能统一六国,除了他拥有强大的军队外和过人的胆识,还有一点最为重要,那就是民心所向,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从周朝开始,到春秋战国,在这五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战争,而国家统一,是当时所有人向往的一件事情,嬴政将人们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一统天下
公元前221年,秦国首都咸阳,嬴政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登基仪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自称“始皇帝”。此后,“皇帝”成为中国封建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始皇完成了统一的大业,也把中国推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去“秦”,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史记·秦始皇本纪》
然而,此时的嬴政,却面临着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必须马上将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统一起来。嬴政确实很厉害,就在他一统天下的同时,各种改革体制也随即颁布。
剧照
一、建立郡县制,加强中央集团
嬴政首先体制改革开始,在全国建立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领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县制的建立,打破了以宗法血缘系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了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由分封制血缘关系的管理方式,到地域管理方式的变革,秦始皇并不强调仪式和传统,相反,他在意的是法律和法规的重要性,法律法规并不能因为血缘关系而改变。秦始皇的的这种体制改革的创新,在中国历史乃至全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秦朝的法律到底有多严苛?
1975年,在湖北云梦的一座秦代墓葬里,发掘出大的量的竹简。研究表明,这些竹简上记载着秦始皇当时推行的法律制度。它严格的规定着平民百姓一点一滴的生活,谁要是违反,必将受到残酷的惩罚。通过这些竹简,可以看出秦始皇所推行的法律是多么庞大和严格。
云梦秦简
二、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自为政,各国自己使用自己的货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原各国的旧币,统一货币为秦半两。这使得全国百姓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能使用。
秦朝货币——秦半两
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的混乱局面,长度、容积、重量都有了统一的标准。方便人们商品买卖和征收税金
度量衡
三、统一文字
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步伐稳健而迅速,法律、计量单位都已完成,接下来便是文字的统一。长期各自为政的七国所使用的文字各不相同,文字是文化和思想的代表,而思想和文化的统一似乎难于其他方面的统一。文字若不统一,秦国施行统一法律制度也会很难,更让“六国统一”形容虚设。
战国时期“马”字的不同写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特地派学者到各个地区教授百姓秦朝的文字,以秦国的“小篆”作为标准,统一全国文字。只有通过文字的统一才可以把全国统一起来,文字的统一不光影响了秦朝,实际上,对秦朝以后各朝代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对维护一个国家的统一至关重要,利在当下,功在千秋。
四、修建长城
在秦始皇执政的12年间,他先后五次巡行全国,其目的一是为了看看他一手打造的国家发展的如何;二则是为了让百姓知道,中国的统治者只有他一人。同时,这也侧面的反应了秦始皇的勤政。在巡行过程中,秦始皇发现了问题,那就是如何抵御外族的入侵,最终,秦始皇构想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壮观的工程,那就是万里长城。
然而,修建长城的过程极为艰难。秦始皇动用了全国二十分之一的人力,最终修了这条全程万里,城堡相连,烽火相望的防御线。
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历史中,万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在地球上留下叹为观止的人工建筑遗存。
万里长城
五、修筑秦直道
秦始皇土建工程的两个创举,一是秦长城;二是秦直道。
秦直道类似于现在的高速公路,只不过是“军用”的。秦直道所到之处至今可见当年秦国的辉煌,直道的最宽处约为70米,是超现代道路标准路宽的16倍。直到不光减短了军报在路上的时间,也方便了秦始皇“巡行”全国。
秦直道
悲惨男人
在那个战乱不断的时代,从22岁亲政开始,他亲理朝政,镇压叛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王者生涯。经过10余年的腥风血雨,最终在他39岁那年完成了统一华夏的大业。然而,“焚书坑儒”事件、大兴土木工程,直到现在,仍被很多人成为“暴君”。
公元前213年,就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第八年,数万书籍被丢弃在火海之中;公元前212年,“活埋术士”的爆发,而后二千多年的历史中,秦始皇被演绎成了“暴君”。
焚书
而历史上关于“焚书坑儒”事件,一直都有争议,因此,关于秦始皇嬴政“暴君”的头衔,也有争议。
首先,秦始皇焚烧书籍,实际上是为了推行中央集权的体制。在秦始皇改革过程中,不少官员反对秦始皇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这种官员抵制、社会舆论严重阻碍了秦始皇的改革,最终,秦始皇采纳了丞相李斯“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的主张,下令焚烧史书典籍。其次,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被烧掉了,宫内图书馆收藏的供博士们研究的儒书、其他学派的著作,有关农耕、技术还有天文类书籍均不在焚烧之列。所谓“坑儒”这个词,最早出现是在西汉晚期。而最早的史书上记载的是“术士”(《史记》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而非儒生。到了西汉晚期,变成了杀儒生,以致于二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都是“坑儒”而非“坑术士”。有关秦始皇的大部分记载,都是汉朝《史记》所记载的,而汉朝是推翻秦朝的主角。所以说,汉朝对于秦朝历史的书写,多有会有些许偏见。一些学者研究发现,秦始皇其实是位勤政的皇帝,他每天会阅读近120斤的竹简书籍,是一位为完成统一大业而殚精竭虑的君主,而非汉朝《史记》中记载的“暴君”。而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秦始皇是一位主动平等,刚正不阿,严惩腐败的伟大帝王。
公元前210年,统一华夏12年后,年过半百的秦始皇,在第五次巡行全国的路上,突然患病,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秦始皇凭借其出色的政治能力和超凡的领导能力,花费了22年的时间,结束了自春秋以来五百多年的混乱局面,统一了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格局。
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