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陪伴萧红走完最后44天,曾被国民党投入监狱,各界人士全力营救
我与骆宾基的交往竟是从给他挑错开始
很多人知道骆宾基,缘于他陪伴萧红走完生命中的最后44天,特别是他那饱蘸深情写的《萧红小传》,曾广为流传,感动了无数红男绿女。
其实,骆宾基作为东北作家群中重要的一员,他的作品颇多。早在1936年他就开始创作长篇小说《边陲线上》,茅盾看了初稿颇为赞许,只是由于抗战爆发,迟迟没有出版,两年后才由文化出版社付梓面世。在战火中,他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写了大量抗日主题的作品,其中《大上海的一日》,曾引起广泛影响。经历战火的洗礼,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曾短期在新四军从事宣传报道工作。
1941年皖南事变后,骆宾基避居香港,他的长篇小说《人与土地》、中篇小说《罪证》先后在端木蕻良主编的《时代文学》与茅盾主编的《笔谈》发表。萧红病重后,受端木委托,他一直守护在萧红身边,直到萧红病逝,书写了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抗战胜利后,骆宾基前往上海,写下了那本著名的《萧红小传》。经过数十年的历史变迁,到“文革”后“萧红热”出现时,这本书已经极为稀少。为满足人们的需求,骆宾基在1980年写了《萧红简传》,发表在《十月》杂志上。当时我正在读大学,十分关注有关萧红的文章。阅读之后我发现,《萧红简传》中关于《呼兰河传》写作的叙述与我掌握的资料有出入,便给《十月》编辑部写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快,我就收到十月编辑部的回信:“你好,来信收到了,感谢你对《十月》的关心。你对《萧红简传》提出的问题,我们已转给作者骆宾基同志,供他参考。”十几天后,我又收到十月编辑部的来信,还“转上骆宾基同志来函一封”。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一个著名作家,居然给挑错的在校大学生复函!现照录如下:
沙金成同志:
十月间来信已转到,谢谢。
所提的很对。《呼兰河传》为萧红先生早于1938年所构思的作品,《简传》中认为构思的契机是于宜昌码头上跌倒之后,仰望夜空所产生,当为“构思更加明确”,过去的幼年时代的生活再次的由于仰望天晓前的夜空而出现,比较妥贴,确切。编集子选《萧红简传》一篇时,当改正。
此致
敬礼
骆宾基 10月28日
另外,还有萧红逝于1942年1月22日。简传中写作2月22日,也为记忆之误。一并借此机会更正。
老作家有错即改的文风令我敬佩,于是心中萌生拜见骆宾基的意愿,并开始阅读有关他的资料,从而得知骆宾基原名张璞君,祖籍山东平度,1917年生于吉林珲春。我的祖籍也是山东,后来落户吉林长春,我们算是双重老乡了。
1981年初夏,黑龙江有关单位在萧红故乡召开会议,纪念萧红诞辰70周年,骆宾基抱病参加。我虽事先也知道这次会议,但没有资格与会,于是也就没有机会见到骆宾基先生。而在1982年在呼兰召开纪念萧红逝世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我应邀出席,但是骆宾基却因身体不佳没有到会。1982年“五一”前夕,学校组织毕业生赴京参观,我终于有机会见到了骆宾基。4月29日,我在前三门的一排高层住宅楼找到骆宾基的家。当时,他正在接待客人,他的女儿把我带到另一个房间,并询问我的来意及对骆宾基有多少了解。听她的语气似乎不太欢迎。好在我的回答她还满意,待骆宾基送走客人立即向她父亲介绍我。得知我从长春来,骆宾基着重谈了当年他在长春被捕前后的往事。
1981年骆宾基抱病在哈尔滨参加纪念萧红诞辰70周年会议
1947年3月,骆宾基带着《告东北人民书》,为动员地方武装接受我军的改编,在前往哈尔滨途中于长春市郊不幸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先后关押在沈阳、南京。在中共领导下,民盟特别是文艺界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营救骆宾基的运动。很多著名作家,包括臧克家都撰文呼吁释放骆宾基。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国民党当局才将骆宾基释放,他在牢中度过近两年时间。
1949年7月,骆宾基参加了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文代会,之后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后来,他到山东,当选省文联副主席。1953年他被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专业创作,曾多次前往著名的蛟河县韩恩互助组“体验生活”,陆续写出几篇以东北农村生活为背景的短篇小说。
1955年他因胡风案受牵连,后“下放”到黑龙江省尚志县苇河镇挂职副镇长。1962年他调到北京市文联,不久任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这一时期,他创作有《王妈妈》、《父女俩》、《交易》《年假》、《山区收购站》等短篇小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老魏俊与芳芳》。这些小说善于选取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反映现实生活。剪裁精致,笔调细腻,人物形象生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文革”中,骆宾基最先受到冲击,与老舍等一起被批斗,但他一直没有丧失革命信念。1974年他被安置在北京市文史馆工作,对古文字学产生兴趣,并克服半身不遂、视力严重衰退等困难,开始从事古文字学研究,出版了两卷本《金文新考》。他运用许慎《说文解字》的方法,对古金文的形义音特点和变化进行分析,同时又联系历史文献,考证文字具体的原始含义,特别是提出“族标氏志”说,对古代某些表示部族姓氏的汉字作了解释,丰富了古文字学的内容,对中国上古史的研究作了新的开拓。我对古文字学知之甚少,所以骆宾基向我谈到他的金文考证,不得不频繁在纸上写画解释。那几张纸我原本保留了,后来不知放在哪里找不到了。
临别,骆宾基把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骆宾基小说选》题字签名后赠送给我。这本书我一直珍藏着。
1994年6月11日,骆宾基在北京病逝,享年77岁。他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加上历经磨难,能坚强地活到这样的高龄,实属不易!遗憾的是,他的女儿张小新在今年11月8日病故,年仅71岁。讣告称:张小新女士“受父母影响,一辈子热爱党,相信党,晚年更热衷于参与新四军研究会组织的各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