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名门,落地成虎”的王牌部队新六军的成军到覆灭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3月,日寇缅甸方面军不顾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在缅甸北部的猛烈反攻,却集中10万大军发起“乌号作战”,目标指向盟军在印度的补给重镇英帕尔,史称“英帕尔战役”。远东英军总司令蒙巴顿勋爵大为紧张,随即发扬英国人“有困难找中国”的优良传统,叠电蒋介石要求增加驻印军兵力,以便加强缅北攻势牵制日军。
蒋介石琢磨琢磨这事还算靠谱,总之是不会吃亏,因为中国远征军在滇西方面的20万大军(Y部队),其武器和训练远不如驻印军(X部队),派兵过去肯定能获取不少美式装备,于是照准。这样,从滇西抽调的第一批三个师开始空运缅北战场。
到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8月间,当X部队的新一军攻克缅北重镇密支那后,一边转入短暂休整,一边将孙立人新38师和廖耀湘新22师分拆,开始扩编为两个军。
廖耀湘
至此,以新编第22师为基干,增补土木系第54军(方天)的两个师完成扩编后,廖耀湘“新编第六军”横空出世,成为国民党军队所谓“五大主力”之中诞生最晚的部队。另以新38师和增补的新30师共同继承了新一军的番号,孙立人出升军长,原新一军军长郑洞国晋升驻印军副总指挥。新六军因此被誉为“出身名门,落地成虎”的王牌部队,此时的作战序列是:军长廖耀湘,副军长舒适存,参谋长刘建章;下辖新编第22师(廖耀湘兼,后黄埔六期李涛),第14师(黄埔四期阙汉骞,后龙天武),第50师(潘裕昆,黄埔四期)。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在法国军校镀过金的廖耀湘不过是中校营长,经过血与火的七年时间,从南京保卫战差点被俘到昆仑关大捷,从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到缅北大反攻,廖耀湘终于成为王牌军中将军长。
新六军组建完毕后,10月份起重新投入第二期缅北作战,与新一军从密支那和孟拱分头出动,在东西两线同时对日军发起进攻,新一军负责迂回穿插,新六军正面一路横扫,两军联手击溃了从滇西撤退下来的日军第2师团,这是当年关东军的头牌和“九·一八事变”的元凶,廖耀湘和孙立人两位将军算是给东北人民报了沦陷之仇。加上原新一军基本消灭的第18师团,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实际上打垮了日军两个老牌常备师团,这绝对是抗日战争中的辉煌胜利。
史迪威
此时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与蒋介石的矛盾彻底激化,最终奉调回国,面对伴随右侧进攻(实为监视)心里有鬼的英军,同时又没捞到什么油水,蒋介石担心新六军成为美英的炮灰,于是以增援湘西战场为名,不顾新任总指挥魏德迈和英国人的反对,单方面命令新六军空运芷江,作为湘西会战的总预备队。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月初,廖耀湘率新22师、第14师启程回国,留下的第50师则转隶新一军指挥。
所以在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8月之前,驻印军的对日战果只能计算在新一军或者新22师头上,因为此时新六军还没有编成;新编第六军这个番号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度曾经短暂使用过,隶属于第九战区,下辖湘军的两支劲旅暂5师和暂6师,代理军长则是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
新六军回国后增补了一个青年军207师,又恢复成三师建制,在湘西会战的尾声阶段与日寇第116师团一部稍有接触,武器配备和火力密度远超普通美械师的新22师,把日军打得大败,确保了芷江空军基地的安全。时逢日军在国军第三、第四方面军的打击下开始全线溃败,因此新六军的战果不大,但其严整的军容和精良的武器,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该军或多或少有些土木系的血脉。
史迪威和廖耀湘
由此,新六军成为唯一参加两次对日受降的王牌部队,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飞往芷江洽降,何应钦在芷江机场搭设受降台,举行日军投降的草签仪式,现场警戒部队即由新六军承担,廖耀湘等高级军官登台参加;8月27日,新六军作为先遣部队开始空运南京,至9月初完成了南京的警备接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9日,何应钦在南京陆军总部大礼堂举行正式受降仪式,接受“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投降,会场内外的礼兵和警戒,均由新六军部队担任,一时风光无二。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8日,廖耀湘率军在辽宁葫芦岛港登陆,开始了抢占东北的作战行动,一度成为东北野战军的大敌,当时解放军的口号是“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六军”。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28日,辽沈战役第二阶段中,新六军在黑山、大虎山地区全军覆灭,已升任第九兵团司令官的廖耀湘被俘,这支缅北战场上的王牌军自此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