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鲤鱼崇拜
鲤鱼是我国民间最受欢迎的吉祥物,从传统的 “胖娃娃身穿红肚兜抱着大红鲤鱼”的年画,到每年除夕夜的团圆饭上必有的红烧大鲤鱼,再到如今年轻人喜欢转发锦鲤祈求好运, 皆展现了人们对鲤鱼的喜爱。
为什么鲤鱼在中国这么受欢迎呢?本文将从鲤鱼崇拜的发展史和鲤鱼崇拜的原因两方面分析,带你一探究竟。
一、鲤鱼崇拜的发展史
在周代时,鲤鱼是最名贵的佳肴之一。《诗经·小雅》中记载周宣王“烹鳖脍鲤”宴请诸侯。《诗经·陈风·衡门》中有诗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国君用鲤鱼宴请诸侯,食鱼必选鲤,都反映了鲤鱼是食之上品,是当时社会中人人追求的美味佳肴。
春秋时期,鲤鱼是贵人们赠送的贵重礼品。《孔子家语·本性》中记载,孔子的夫人生下儿子后,鲁昭公将鲤鱼作为礼物送给孔子表示祝贺,孔子以此为荣,于是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一国之君以鲤鱼为礼物,可见当时人们对鲤鱼的重视。
到了唐朝,由于“鲤”与国姓同音,鲤鱼因此得到了唐朝皇室大力保护,地位登峰造极,被奉为国鱼。唐朝也是我国的崇鲤现象到达极致的一个时期。除此之外,鱼符在唐朝是权力的象征,唐高宗下令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必须佩戴鲤鱼状的鱼符,用以明辨贵贱。当时的鱼符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朝廷更换地方行政官员时的信物,另一类大臣随身携带,以此作为上朝或应皇帝召见的证物。
唐宋以后,鲤鱼崇拜现象逐渐消退,形成民间的各种风俗习惯,时至今日,很多地方都保留着鲤鱼崇拜的各种习俗。
流传在广东惠州、平海和潮州等地的鲤鱼舞,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每逢喜庆节日,都可以在各乡村、城镇见到这种传统的民俗舞蹈。不同地区的鲤鱼舞形式套数各有不同,如潮州的鲤鱼舞主要是通过观察鲤鱼的生活习性,然后将鲤鱼“出滩”、“啃泥”、“产卵”、“跃龙门”等动作,组合成不同的表演形式。平海的鲤鱼舞则会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时代元素,达到传统舞蹈与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
鲤鱼舞
除此之外,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鲤鱼在海外国家中也很受欢迎,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大概是除中国外最看重鲤鱼的国家了。在日本的史书上曾记载:“鲤鱼为鱼之王,既可作为养生之良药,也是一道佳肴”。当时鲤鱼是作为宫廷膳食提供给天皇食用的高档鱼。2011年在日本发掘的祭祀遗迹中,也发现大量鲤鱼痕迹,由此可以推测鲤鱼在日本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二、鲤鱼崇拜的原因
1.鲤鱼本身的特性
鲤鱼营养价值高,肉质鲜美,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鲤鱼到底有多受欢迎呢?相传,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登基大典时,钦点用黄河鲤鱼作为国宴头菜。至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第一宴中,也有红烧黄河鲤鱼。由此可见鲤鱼在民间受欢迎程度之深。
开国第一宴菜单
2.宗教的神化与统治者的推崇
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尊崇龙,且在秦汉时期就有很多关于鲤鱼的传说。但是,鲤鱼地位的大大提高,是在宗教的神化和统治者的极力推崇之后。
西汉刘向所著的《列仙传·琴高》中记载了道人琴高乘坐鲤鱼成仙故事,《列仙传·子英》里也记载了普通捕鱼人子英乘坐鲤鱼飞仙的故事,因此古人普遍认为乘鲤便能升仙。到了魏晋时期,道教徒尊鲤鱼为圣物,仙人道士赋予了鲤鱼更多的神性,加上民间文人墨客所著的各种奇异话本,鲤鱼的种种神奇传说使人们加深了对鲤鱼的崇拜。
《史记·周本纪》中曾记载:“周王朝有鸟,鱼为瑞”。表明周朝已经有以鲤为祥瑞的习俗 。到了唐朝,统治者对鲤鱼的尊崇达到了极点。由于道教所尊崇的老子李聃与唐朝皇室同姓,因此帝王们为了巩固皇权,神化李姓,就特别推崇道教。加上鲤鱼是道教徒敬仰的圣物,“鲤”又与国姓同音,鲤鱼因此得到唐朝皇室的大力保护和尊崇。
3.古人的迷信
常被洪涝灾害侵扰的人们惊羡鲤鱼能在惊涛骇浪的河流中自由穿梭,加上鲤鱼各种奇异的传说,因此古人认为鲤有“神性”,能通灵。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礼制对随葬品要求很高,要保证随葬的物品与死者生前身份地位相配,放什么,怎么放,都有很多规矩。考古发现,早在在商周时,就有玉鱼随葬的习俗,战国之后,又陆续出现铜鱼、木鱼、陶鱼等随葬的鱼型器物。用鱼形器物随葬,正是因为古人认为鲤鱼有神性,鲤鱼在化龙时能带死者一起升天,保护死者死后安宁。此外,古人献鲤祈福,供鲤求雨等,皆是以鲤鱼有“神性”为观念依据。
4.文化的渲染和传播
理学家推崇的“二十四孝”中的“卧冰求鲤”、“涌泉跃鲤”等典故,用鲤鱼传达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为鲤鱼添加上了人伦色彩。在崇尚孝道的古代,这样的传说故事自然也得到统治者和文人墨客的广泛传播。
汉代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中:“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古人也用鲤鱼表示信函,上述诗中“双鲤鱼”便是指信函,古人用木板做成鱼形的木函,将信藏在木函中,用于传递书信。“尺素”即指书信,因为古人写信是用帛或木板,长不过尺,因此称书信为“尺素”。“呼儿烹鲤鱼”也不是“叫儿子出来烹饪鲤鱼”,真实的意思是:呼唤童仆打开木盒。
从故事典籍的传播到生活方面的渗透,鲤鱼渐渐的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更成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美好的寓意
(1)事业上象征飞黄腾达
鲤鱼跃龙门是中国神话传说故事,正式见诸文字记载的是汉代辛氏所著的《三秦记》。我国古代也把考上进士称作登龙门,寓意金榜题名,仕途顺利,后鲤鱼跃龙门逐渐成为前途无量的象征。
唐代诗人章孝标的《鲤鱼》中所说:“眼似真珠鳞似金,时时动浪出还沈。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江湖岁月深”。
诗人借鲤鱼抒发人生志向,虽然功利化倾向明显,但典型的反映了古人对鲤鱼带有图腾性质的崇拜心理。
(2)爱情上象征幸福美满
在旧时代的生育崇拜中,由于鲤鱼繁殖能力强,存活率高,人们就借鱼来祈求多子多孙,因此产生了“童子抱鲤鱼”,“鲤鱼撒子”等多用在婚礼场合的图案。古人将鲤鱼与婚姻相联系,也将鱼离不开水这一现象引申到夫妻关系上,以“鱼水之欢”、“鱼水之情”等词语比喻男女之情,婚姻美满。
此外,“鲤“与”利“同音,“鱼”与“余”同音,“利有余”则体现了古人对富足生活的向往,加上鲤鱼各种美好的寓意,因此在我国的各种民俗工艺,如年画、春联、结婚喜帖、窗花剪纸、建筑雕塑、器皿描绘、织品绣花上,到处可见鲤鱼的身影。
鲤鱼剪纸
总结
鲤鱼文化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融合,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中深刻的文化内涵,寓意着:金榜题名,前途无量,富裕丰收,子孙延绵,婚姻美满。从古至今人们对鲤鱼的崇拜,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富足生活的向往,鲤鱼蕴含的文化内涵也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散发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