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缅甸花了70年,都没办法征服果敢?
倘若人民没有归属感,那便是再强的武力,面对人民的意志也只能望而却步。果敢,一个并不算陌生的形容词,其意“当机立断,敢作敢为”。
此刻,我们便以果敢的文字内涵,去谈论一场近在我们身旁,有关于缅甸中央(下称缅甸政府)与缅甸属果敢自治区(下称果敢)的战争。缅甸,其国土面积65000余平方公里,人口5200万。与之相对的,果敢,位于缅甸与中国之间的掸邦高原,占地仅约2700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25万人。
便是上述如此悬殊的战略差别,果敢却如缅甸中极负盛名的红宝石一般,用它自身的“坚硬”,去面对缅甸政府那如浪涛般连绵不断的侵袭,70余年,从未屈服。而在陈述这场战争之前,不妨先去了解一下果敢的过往。
缅甸各民族间的文化分歧,与饱经沧桑的破碎历史
果敢,全称“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北部与东部紧邻中国云南省,过去则是归属于云南省的中国领土。
1894年诸国侵华时期,彼时的清政府受英殖民者的胁迫,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其主体内容便是将果敢地区划分归于英属缅甸,至此,果敢从中国的版图中消失。
果敢虽沦为缅甸的领土,但其内部的文化氛围主要却是华夏文明。且汉语也是果敢主要的语言语种,人民币也是果敢地区主要的流通货币,教育方面采用的也是云南地区的九年义务教育模板,乃至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也是由国内的电信、移动等承包商负责。
在文化层面,果敢与缅甸政府方面的分歧,而这,也为后来双方的斗争埋下了伏笔。
而回顾果敢离开祖国怀抱的上百年的时光,其发展与变迁的过程同样是是曲折而复杂的。自1885年英缅战争开始,缅甸同大多数落后国家一般,成为了英国在外的殖民地之一。
而英国的殖民者们为了更好的统治缅甸和割裂其本国的势力,也是在缅甸内扶持了诸如“保护国”“特别行政区”等其他势力,希望借此疏远各个民族群体间的关系,让各个势力间相互碰撞摩擦,造成内战频发,从而削减缅甸的总体实力。
1948年,缅甸脱离了英联邦恢复独立,成立缅甸联邦共和国。可自此之前,缅甸方面签署了《彬龙协议》,其中主要内容包含缅甸本部以外各个少数民族区域都拥有相当程度的自治权,可以在自愿的前提下退出缅甸联邦。
《彬龙协议》
《彬龙协议》的构成,很大程度是受到了西方“民族理论”的毒害,而当时的缅甸政府方面却又没有完全领会这“民族理论”的核心,即在赋予自由的前提下,必须保证到国家的完整性。这样的地方高度自治,对于缅甸政府的管理而言无疑是不利的。
由于缅甸第一大民族——缅族所提议的大缅主义政策,使当时的执政党无法公正平等的对待其余少数民族,因此使得国内纷争不断以至于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甚至在1958年,当时的执政党“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也因此分裂。
1962年,军事将领奈温将军发动政变成功,使得缅甸政府转为军事统治政府(下称缅甸军政府)。而奈温将军所代表的军政府,延续了大缅主义政策,在缅甸内部发动战乱,缅甸共产党成为了缅甸军政府的重要打击目标之一。
果敢作为缅甸共产党容身地之一,自然难逃被攻击的命运。长期的战乱令果敢人民苦不堪言,于是在1989年3月,彭家声在果敢发动军事政变。
奈温将军
“守护者”或将陨落,但人民追求公正平等的心却从未消失
彭家声统领的果敢同盟军纵使声名赫赫,却也再无力单独面对彼时的缅甸军政府,3月底,果敢同盟军方面同缅甸军政府签署和平协议,果敢所在的掸邦则成为缅甸第一大联邦。
只是,这样的和平并没有持续太久,早在1982年,奈温将军所代表的军政府出台了《缅甸公民法》,其中的“六等级身份证制度”直接将缅族设为缅甸的主体民族,而将其余少数民族直接归为“下族”。
就以果敢当地的华人为例,他们甚至无法获得身份证明,无法出国甚至连离开果敢本地都难,至于教育医疗方面,与缅族想比更是差之千里。
而也是在这种种问题下,掸邦在自治权利、经济发展、民族权力等方面与缅甸军政府矛盾愈发尖锐,在1993年,掸邦方面表示其要脱离缅甸联邦独立建国,至此,两方的战事进一步升级。
而在掸邦宣布独立的时间前后,其内部也发生了不少内讧,直到1995年底,果敢同盟军内部才算勉强稳定了下来,而为了应对缅甸军政府,彭家声则是派兵借助地势在清水河等高地开始驻守。再之后,则是双方漫长的游击战过程。
这期间,缅甸军政府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少,缅甸除缅族以外,约莫有135个少数民族,除去果敢同盟军、克立钦独立军等几大军事力量以外,几乎每个少数民族都有一定数量的反抗力量。
这些力量分布缅甸全国各地,也极大程度分散了缅甸军政府的力量,而这也是果敢同盟军能够长时间将敌人阻挡在外的关键因素。
各少数民族与缅族之间的矛盾如此剧烈,其中自然不乏想要推行和平统一的民主力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昂山素季和她所代表的全国民主联盟。
昂山素季因为反抗军政府直到10年才被释放,出狱后的她颁布多项具有民主性质的法律条文,可惜的是这些法律出台太晚,彼时的缅族在早已在佛教正统性的基础上衍生出极强的民族优越感,他们无法接受那些曾经的“下族”拥有与他们相同的权利。
缅甸虽然开始了民主化的进程,但那大程度是面向缅族本身,在对于少数民族的问题上,其政府内部在对待这个问题上依旧存在诸多矛盾,虽然在国际社会的督促下,缅甸政府已经与多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域签署停火协议,但,也仅仅是停火而已。
2009年,缅甸军政府提出“民地武”接受整编和政府监管的要求,即要求各地武装力量放弃抵抗,归于缅甸政府管辖,毫无疑问的,在当时缅甸政府对待果敢华人的政策没有改变的阶段,这个要求被当时的果敢同盟军方面拒绝。
同年8月,缅甸政府军以缉查毒品和枪械厂为由与果敢同盟军交火,同期,果敢同盟军内部再次发生内讧,时任果敢同盟军副司令的白所成和果敢县长明学昌宣布支持缅甸军政府并借助军政府的力量将彭家声驱逐。
白所成
这也意味着果敢同盟军政权彻底瓦解,而果敢也于11年更名为“缅甸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由缅甸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时至今日,在缅甸延续了数十年的军政府早已被民主选举的新政府所取代,缅甸也逐步迈向民主国家和重新融入国际社会。但仔细去看今日的缅甸,不难发现,缅甸国内除了核心中部区域,周围都是少数民族。
面对上百个武装力量,尽管缅甸政府多次表示希望和平谈判但由于缅甸政府的少数民族政策始终难以摆脱“缅族主体”的核心思想,其效果自然可想而知。而就是在这众多民间武装力量中,便有一支位于果敢地区,由彭家声带领的“果敢同盟军”。
今时今日,面对作为反政府武装的“果敢同盟军”,我们无法断言彭家声是否延续了他的初心:光复果敢,为遗留于此的华人们争取到美好生活。但回顾果敢的历史,却不难发现这是个英雄辈出的家园。
我们可以说,缅甸70年未能攻打下果敢,是因为生活在果敢的华人们身体健壮,有着来自国民党残部教培出来的军事素养,比起缅甸军人可以说的上是骁勇善战;
也可以说,果敢人凭借着果敢地区良好的地理优势,充分发挥着具有我国特色的游击战术,让军力被分散的缅甸政府军队难以前进;更可以说,是因为国际及外交关系,缅甸军方顾及到联合国的影响力和国际舆论而不敢大举进攻,凡此理由我们都可以找出很多,但这些只能算是直接原因。
但论其最核心的原因,终究是缅甸政府在对待少数民族问题上的不负责和偏袒,这才最终激起了果敢人民们的全力反抗,这也是果敢人民对于公正平等的追求。
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他们失败了,那曾经“下族”的头衔与待遇将再次降临到他们身上。只是希望,缅甸政府能够早日解决有关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让和平回归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