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铁和巴基斯坦是两个国家吗(巴铁怎样炼成70年前)
说起与我国关系亲密的“兄弟”国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巴基斯坦。几十年来,这个南亚小国一直与我国保持着亲密无间的友好关系,因此被我们昵称为“巴铁”。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巴铁”自然也不是一日炼成的,实际上,在70年前,巴基斯坦曾经是不折不扣的亲美派,对我国比较敌视,那么当年发生了什么,使巴基斯坦彻底转换了立场呢?
要想弄明白中巴两国之间友谊的诞生,还得从一个关键人物说起,他就是巴基斯坦前总统阿尤布·汗,在他执政期间,巴基斯坦对华政策从摇摆到敌对,再彻底转向友好,并且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阿尤布是军人出身,通过政变夺权政权,成为了巴基斯坦总统,因此这个人十分铁腕和强硬。阿尤布早年曾经在英国留学,受西方文化影响比较深,因此从一开始他的立场就偏向西方阵营。在他还没有上位成功,仅仅只是国防部长时,阿尤布就极力主张投靠西方国家,因此他获得了美国的私下支持,并在1958年成功坐上了总统宝座。
实际上,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巴基斯坦也刚独立不久,对这个东方“邻居”抱有一定的同理心,所以在1950年1月,巴基斯坦就正式承认了新中国的存在,还曾帮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说好话。不过,由于当时美苏“冷战”的缘故,小国巴基斯坦不想参与任何一方的对峙,因此不愿随意站队,如果它要明着支持中国,显然会得罪美国,因此这时巴基斯坦对我国的态度还是摇摆不定的状态。然而这一切在阿尤布成为总统后发生了变化。
阿尤布的上位离不开美国的支持,因此上台之初,阿尤布完全成了美国的“死忠粉”,无条件迎合美国的一切决定。当时美苏两大阵营对立,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新中国也被美国视为眼中钉,而巴基斯坦自然也紧跟美国的步伐,开始对中国抱有敌意。阿尤布不仅公开在外交、边境问题上针对中国,还在敏感的西藏问题、台湾问题上对中国发难。另外,为了表示自己对美国的忠诚,阿尤布还把巴基斯坦的军用机场“借”给美国,方便他们进行针对苏联的间谍活动,彻底得罪了苏联。
站在巴基斯坦的角度上,阿尤布的做法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巴基斯坦和印度是邻国,两国多年来摩擦不断,而印度从独立后不断变得强大,让巴基斯坦心生恐慌,因此阿尤布这样做其实是为了取信于美国,好获得更多的支持,来对抗印度,对苏联和中国的敌对态度就是一张“投名状”。
然而,美国并不是什么讲信用的国家,与它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巴基斯坦虽然拿出了诚意,但是美国只肯在经济等方面提供援助,而在阿尤布最关心的外交问题上,美国的做法却让巴基斯坦寒了心,美国明知印巴关系恶劣,却还大力在军事方面援助印度。
另一方面,由于之前巴基斯坦倒向美国的信号太明显,惹怒了苏联,于是苏联也选择向印度示好,甚至公开支持印巴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属于印度。事情到了这一步,巴基斯坦不仅连着得罪了两个超级大国,自己还一点好处也没拿到,可以说是十分尴尬和被动。
人挪活,树挪死。美苏两国指望不上,阿尤布不得不另寻出路。就在此时,他注意到了另外一个地大物博、仍在成长中的大国——中国。当时已经进入上世纪60年代,中印两国因为西藏问题而关系恶化,边境经常出现摩擦和冲突。另外,中苏关系也不复曾经的亲密,变得微妙起来,可以说,当时中国和巴基斯坦都处于孤立无援的相似的外交困境。
1961年3月,巴基斯坦率先向中国伸出了“橄榄枝”,主动提出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当时中印关系已经很紧张,但还在谈判状态,没有打起来,而且我国对于巴基斯坦突然转变态度也有些疑惑,因此为了不刺激到印度,中国没有贸然接下巴基斯坦的示好,显得比较谨慎。
正当局势胶着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让巴基斯坦对美国彻底失望,这就是“果阿事件”。果阿原本是葡萄牙在印度西海岸的殖民地,印度独立后一直想要拿回果阿,但葡萄牙一直不肯同意,在1961年底,经过多次无效谈判后,印度失去了耐心,直接出兵攻下了果阿。葡萄牙是美国在欧洲的盟友之一,印度又是美国的小弟,按理说美国应该出面调停一下,但是事实却是美国袖手旁观。这件事虽然不算大,却让巴基斯坦心灰意冷,仿佛看到了自己以后的下场:如果有一天印巴之间爆发战争,美国会选择帮助印度而不是巴基斯坦。于是,在巴基斯坦国内,主张联合中国的舆论声音开始不断涌现。1961年12月的联合国大会上,巴基斯坦一反常态,表示支持恢复中国安理会席位,继续向中国示好。1962年底,中巴两国关于边界问题的谈判进展顺利,并达成了协议,至此中巴友谊之间最大的障碍也被克服了。
1962年,中印战争结束后,巴基斯坦更加坚定了抱中国大腿的决心。这一方面是因为巴基斯坦通过这一战看到了中国的强大,尤其中国痛揍的是巴基斯坦的“宿敌”印度,这让整个巴基斯坦对中国的好感飙升。另一方面,战争期间美国对印度提供了大量援助,包括各种新式武器等,这在无形之中给巴基斯坦的国防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巴基斯坦国内反美的情绪日益高涨。在这几重因素的刺激下,巴基斯坦开始公开与中国交好,不再追随美国。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真正让巴基斯坦对我国“死心塌地”的,是发生在1965年的第二次印巴战争。这年9月11日,印度军队突袭巴基斯坦,毫无准备的巴基斯坦仓促反攻,却很快失败,整个战线迅速崩溃,说得夸张一点,当时巴基斯坦差点有灭国的危险。可别觉得这不可能,光看印度后来吞掉了锡金,就知道它野心有多大了。
就在巴基斯坦生死存亡之际,9月15日,我国在在中印边境全段进行兵力调动,同时向印度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印度停止对巴基斯坦的侵入行为。也许印度觉得中国不可能为了巴基斯坦这个小国真的出手,它无视了中国的警告。仅仅3天后,我国军队挺进中印国境线。当然,我国是以震慑为主,能不打就不打。最终,在我国的警告和联合国的斡旋下,印巴两国停火并签署了停战协议。
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中,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都没插手,抱着作壁上观的态度,只有我国出面了,因此巴基斯坦十分感激我国,从那以后,中巴两国就成了“生死之交”,“巴铁”的说法也流传开了。
直到今天,巴基斯坦依然延续着对中国的友好态度,无论领导人换成谁,这一外交方针从未改变过。国家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利益,巴基斯坦一开始与我国交好的目的也许并不算单纯,但中巴关系的确是经历了残酷的考验,因此这份友谊才显得如此珍贵和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