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妈妈生理需要(陪读的父母有多不容易)
2018年9月,有媒体报道,一名学生的爸爸在班级群内怒怼老师,说她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太多,让自己的孩子写到深夜12点还未写完。
最后这位家长直接被老师踢出群了。
老师这样直接把家长踢出群,确实不太合理。
现在孩子的学习负担那么重,家长需要体谅老师,老师也应该积极和家长沟通才行。
让这位爸爸如此崩溃的原因到底是老师布置的作业量太大还是孩子写得的慢,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生活中,确实有不少孩子因为习惯性磨蹭迟迟无法完成作业。
而孩子的拖拉习惯往往让家长很崩溃。
你试想下一这样的情景:
下课回家,孩子将书包一放。从玩具箱里倒出一大堆玩具,开始玩耍。
到了饭点,你让孩子收拾东西洗手吃饭,结果孩子一收拾就是半个钟。
好不容易孩子坐上饭桌了。似乎孩子在饭桌上又能找到新玩意,吃一口,玩一下;吃一口,玩一会儿。然后半个钟过去了,饭还剩大半碗。
元气大伤地折腾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吃完饭了。
让孩子做作业,只见他拿着笔,转一下,刨一下,翻一翻书本,敲一敲桌子,挪一挪椅子。就是迟迟没见下笔。
十几分钟过去了,终于动笔了,然而刚写几个字,口渴了。帮忙端着杯水进来,以为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做作业了。
刚拿起笔,孩子说:我要上厕所。
崩溃吗?这样怎么可能按时完成作业。
那孩子的这些习惯是先天性的吗?
并不是的。
孩子的很多日常生活习惯,都是后天形成的,无论好的,还是坏的。
而他们是如何慢慢地养成这些习惯,你有没有认真思考过?
孩子形成磨蹭的习惯,可能跟大人脱不关系。
磨蹭的孩子背后站着唠叨的父母
女儿曾试过一看电视就不愿去做作业,这让我很头痛。
刚开始我只会不停地反复唠叨:不是说不能看了吗?不是让你进去做作业?为什么老是不听?快点进去!…
结果是,我不管女儿是否看到正兴起,“啪”一声,将电视机关了。
然后,女儿终于进房了。
但女儿是心甘情愿进去的吗?
不是,她只是觉妈妈太唠叨了,本着不能惹妈妈生气的念头才进去的。她的心里是不服从的。
同时她也会觉得得不到尊重,那会触发孩子的不满。他们内心是抵制的。
父母的反复唠叨会让孩子极度不耐烦容易触动孩子的逆反心理。
最后导致的结果是:父母不催,孩子就不做,父母越催,孩子就越磨蹭。
对于习惯拖拉的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最后通牒效应。
最后通牒效应指的是,人在做事过程中总觉得准备不足,一直拖延,但是到了最后期限,基本上也能完成任务。
在最后的通牒时间,孩子往往努力去做,不会拖拉。
所以后来,我改变了方法,跟女儿沟通交流,诱导教育。
例如:“你不是很喜欢游泳吗?如果你一直无节制地看电视,伤害了眼睛,近视了,以后游泳会很不方便。”
“小孩喜欢看电视是可以理解的,就像我有时也想一直玩手机,什么也不干。但我不能这样呀,我们得懂得控制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在空闲的时间里娱乐,你觉得呢?”
最后在女儿意愿上合理地设定了时间表,规定女儿看电视的时长,让女儿有明确的时间观念。
每到规定时间,女儿如果不进房,就态度坚决地表明立场:约定的时间必须执行。
几次下来,慢慢形成一种习惯,一到时间女儿就主动进房。
孩子磨蹭,大人需要正确引导孩子,帮她建立合理的时间观念,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磨蹭的孩子背后站着“包办一切”的大人
同学的女儿上幼儿中班了,在家里还不会自己吃饭,平常都是奶奶喂。
同学曾经尝试过让孩子自己吃饭,但孩子边吃边玩,同学忍不住责骂孩子,奶奶看不过去就端起碗喂孩子。
几次下来,孩子自己吃饭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干脆大人不喂就不吃,结果导致女儿的体重完全不达标。
同学跟婆婆说如果孩子在家里总是大人喂,在幼儿园也不会自己吃饭,很容易饿坏的。
婆婆说幼儿园的老师会帮忙。但幼儿园一个班那么多小朋友,老师不可能每天每顿都帮忙喂的。
很多大人们,在孩子磨蹭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就自己代劳。
这样会让孩子有依赖的心理,然后形成习惯,认为即使自己不做最后大人都会帮忙。
比如,你因为孩子早上上学要迟到了,帮忙穿衣服,拿鞋子。晚上太晚了,帮忙整理课本,收拾书包。结果孩了会一直让你帮忙。
结果孩子不会主动去改掉磨蹭的习惯,大人需要替孩子做的事也越来越多。
女儿也曾试过吃饭也很拖拉,有时一顿饭吃了一两个小时也吃不完。
我的态度是:你不吃,我就收起来。
结果女儿晚上肚子饿,自己找东西吃(当然我有提前准备好的食物)。
慢慢地,女儿吃饭也就没那么拖拉了。
对于孩子的磨蹭习惯,有时说教远不及后果教育达到的成效显著。
有的父母舍不得让孩子经历不好的,主动帮孩子包办。但有时过度保护孩子,最后反而会变成“害”孩子。
比如在家吃饭慢,心疼孩子饿着,代劳了。
那在幼儿园呢?
幼儿园通常有统一的作息时间表,孩子吃慢了,剩下的可能就得倒掉了。
当然让后果教育孩子,不是不加提醒一味让孩子碰壁。
父母可以提前警告孩子,如果孩子不听,一意孤行,就让后果教育孩子。
只有当孩子领略过自己错误行为带来的苦果,才会懂得主动去改变不良的习惯。
磨蹭的孩子背后站着一个“磨蹭”的大人
《妻子的旅行》里,谢娜每次临出门的时,总是这些东西要收拾一下,那些东西又不小心忘了。
结果,往往耗上很长的时间才会出门。
张杰说,谢娜已经习惯了出门拖拖拉拉的。
父母这样很容易影响孩子的。
一个认识了十几年的好友,跟朋友相聚,几乎没有准时过,甚至试过跟团去旅游的时候,错过出发时间。
现在她孩子出门也跟她一样拖拖拉拉的。
她有次很生气地跟我说:我都弄好的,那孩子还不停地等一会、等一会。
父母是小孩的镜子,能照出孩子未来的样子。
如果父母没什么时间观念,做事磨磨蹭蹭。孩子会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被大人潜移默化。
最后也变成一个磨磨蹭蹭的孩子。
大人不想孩子磨蹭,首先大人需要树立好的榜样。
磨蹭的孩子背后是一个“力有不逮”的孩子
在网上看到一个陪读妈妈的状态:什么关系?!啊?!什么关系?!到底什么关系?
最后这位妈妈气愤在喊道:互为反数啊?!
陪读的家长真的不容易,每每教孩子做作业时,都会教着教着就耐性全失。
由开始的轻言细语到后面的暴跳如雷。
“这样,这样,你不会吗?”
“你看,要这样,这样,你不能快点吗?”
其实孩子可能真的不会,不能。
这种情况下,并非孩子磨蹭,而是孩子们面对一些新事物,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
很多时大人会不自觉以自己的节奏衡量孩子,试图强迫孩子遵从自己的节奏。却不自知,那是成人的标准,不适用于孩子。
这种适应新事物的慢,不需要孩子去改变,而是父母需要调整心态。
多点信任,多点耐性,少点催促和唠叨,让孩子有更多的空间自我成长。
好的习惯初步形成需要二十一天,坏的习惯,可能只需要几天。
孩子有磨蹭的行为,父母应该注意应对,及时让孩子改正过来。
作者:安静的飘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