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七大皮毛产业集群都在哪里?
河北是名副其实的皮毛产业大省。涉及行业广泛,从业人口众多,产品丰富多样,形成七大县域皮毛产业集群,年交易额超千亿元。是一些县域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毛皮产业在河北省是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早在商末时期,丞相比干就在枣强大营一带发明制裘术;秦初秦始皇曾亲封为"天下裘都";早在春秋时期,留史一带就是皮毛经营的繁盛之地;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大营皮毛以"皮板柔软,毛眼遂适,色泽协调时尚"而进入欧洲上流社会。
如今古老的皮毛产业正借助新科技、新工艺、新设计提档升级,换发青春,加快研发高档次、高附加值的皮毛制品,开发新产品、增加新品种,生产更时尚、环保的皮毛服装,打造完整产业链,引领高档消费新潮流。
1、辛集市皮革产业集群
2、肃宁裘皮产业集群
3、无极县皮革产业集群、
4、枣强大营毛皮产业集群
5、蠡县皮毛市场
6、阳原县皮毛产业集群
7、昌黎毛皮产业集群
简要分析:
辛集市皮革产业集群,拥有各类皮革生产企业1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6家,涉及从业人员16万余人,主要产品是皮革,涵盖皮革、皮草、毛皮、派克服、盛迪派克、羊绒、羽绒服等几十种品类新装和皮革,毛皮等优质原材料,辛集皮革产业千亿级集群正在形成
肃宁裘皮产业集群,肃宁县有“中国裘皮之都”之称。皮毛产业历经300年沧桑,20年多年快速发展,皮毛业已经成为肃宁第一立县主导产业,肃宁毛皮业已形成珍稀毛皮动物养殖、市场集散、原皮硝染、裘皮服装加工、研发设计、内外贸易完整的产业链。如今的肃宁毛皮,已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原皮交易中心。
无极县皮革产业集群,皮革产业是河北无极县第一支柱产业,年产值380亿元,从业人员约12万,年加工皮革超11亿平方尺,在国内同行业市场占有率超过40%。主要产品为牛皮沙发革、座套革、箱包革和鞋面革。
枣强大营毛皮产业集群,枣强大营镇是裘皮产业发源地,商末丞相比干在大营一带发明制裘工艺,被誉为“裘祖”,秦始皇曾下旨赐名“天下裘都”。经过三千多年传承发展,大营成为全国闻名的“皮草之乡”,享有“世界皮草看中国、中国皮草数大营”的盛誉。产品涵盖裘皮服装、服饰、工艺品、半成品等十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年加工各类裘皮服装400多万件,畅销世界48个国家和地区。
蠡县皮毛市场。河北蠡县留史镇作为我国有名的皮毛集散中心,早在春秋时期,留史一带就是皮毛经营的繁盛之地,改革开放初期,蠡县皮毛成为全国最大的皮毛集散地,同时,留史皮毛市场也是亚洲最大原料皮集散地。近10年间,因错失产业升级机遇,蠡县留史皮毛产业陷转型困境,但留史皮毛的薪火没有熄灭。企业家刘玉安兴建了蠡县裘皮新城。如今建有原皮交易市场、熟皮交易市场、裘皮服装加工区、裘皮纺织贸易中心、电子商务物流仓储中心、金融结算中心等。产业链向何处延伸?有远见的刘玉安决定选择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政策优势,从河北到新疆搭建“一中心两基地”的发展格局,即在蠡县建立内地皮毛资源基地,在霍尔果斯建立加工生产和拍卖产业基地、在乌鲁木齐设立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并向中亚五国、俄罗斯直到荷兰鹿特丹,再向西欧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延伸。在全球形成一个产值规模庞大的产业链集群。
阳原县皮毛产业集群。阳原依托独有的“碎料缝整”和“整皮碎用”两大特色技艺,积极引进国际一流硝染企业,大力实施 “品牌战略”,培育、发展了一批特色鲜明、经济效益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产品,培育了 “歌仕姆” “北国屈氏” “温美沙” 等享誉全国的弛名品牌。全县从事毛皮加工5万多人,其中常年从事生产经营的3万多人;毛皮企业和加工户达到2480家。他们推进产业链条延伸拉动。在特种养殖、硝染、加工、研发等领域不断开拓,逐步形成毛皮动物养殖—毛皮缝制加工—毛皮产品销售一条龙产业链,致力于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毛皮碎料加工基地和中国毛皮文化之都。
昌黎毛皮产业集群。昌黎县皮毛产业经过40余年培育,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集养殖、贸易、加工、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2019年,全县毛皮动物养殖总量860万只,貉皮总产量居全国首位,养殖基地优势明显;年交易皮张1600万张,交易量占全省50%,成为全国最大的皮张交易中心;皮毛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20亿元,每年带动10多万农民增收2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