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如何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典型的院士成长之路

博士毕业(约26-28岁,不可跳过)——博士后出站(约29-32岁,可跳过)——获得基金委青年基金或同等基金(35岁之前,可跳过)——四青(青千,青拔,优青,青长江,38岁之前,一般不可跳过)或多次获得基金委面上基金(可跳过)——杰青、长江(优青和杰青不可同时申报,一般45岁之前,一般不可跳过)——973首席(现在改名了好像,可跳过)——获得国家三大奖(科学、技术、技术进步,最好是前两项,不可跳过)第一完成人——申报院士——第一年陪跑失败——三大奖继续申报——……——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终身成就奖)或者重点大学校长(副部级)——教育部或科技部部长——全国政协、人大副职——the end

关键点:有“帽子”之前看文章(招式),有“帽子”以后看基金(内功),二级教授以上看三大奖(江湖地位)。三者齐聚,院士(一代宗师)指日可待!

网友1. 李思成:

感觉自己的实验做啥啥不行,教别人当院士好像还挺熟练

这样,看了你的描述,姑且算作你是本科生。

第一步:先拿到大学生国家级竞赛三等奖以上,成绩专业前10%,并且取得保研资格,最好有一两篇论文(低水平也可以)。因为保研才能直博,最快拿到博士学位。

第二步:用你的竞赛、论文、成绩保送到985某顶尖实验室(起码A+学科),找一个有能力又比较push的导师(最好是青千那种有水平的奋斗仔,再高了的杰青院士没空带你),并且拿到直博名额。此时你本科毕业约21岁。

第三步:直博生五年顺利毕业,起码发表1篇大子刊级别的文章+2篇一区top+好几篇SCI的小文章。考虑到你在顶尖实验室的话,大概也就是实验室博士生的前10%吧。此时你26岁。基本上高效率的996才有可能有这种产出。

第四步:博士毕业后自己申请/导师推荐至国外顶级实验室做博后(贝尔实验室这种级别),争取发表一篇nature/science。美国一期博后3年,考虑到发nature三年肯定不够,姑且算你六年就高效率发了nature+2~3篇一区top。此时32岁

第五步:32岁申请青千回国,发了nature青千肯定没问题了,找个专业top985聘为教授,青千启动经费300万,申请点面上和学校的项目,再拿100万不是问题。花三年时间建设实验室,招学生,稳定根基。

第六步:35岁有了自己的实验室,经费,稳定的买房。钱也花的差不多了,要继续申请项目,打怪升级。

第七步:作为带头人申请到国家重大研发项目等千万级项目,千万级项目一般起码3~5年才能结题。四年后38岁在学院成为学科带头人,申请到杰青。

第八步:43岁国家重大项目顺利结题,并拿到第二个千万级项目,成功评上长江学者。

第九步:在该领域继续打怪升级十余载,并解决了国家重大问题,比如嫦娥七号载荷首席科学家/航母动力首席工程师等,成功评为院士。

第十步:来到知乎分享你的经历。

网友2. 作者:黄如一:

院士是中科院面向社会(含国外,即外籍院士)聘请的一个岗位,工资好像是2000还是3000元每月,不过我想没人在乎这事儿。后来中国工程院也以类似程序聘请工程院院士,于是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合称“两院院士”,也有极少数人身兼两院院士者。

两院聘请院士的基本原则是在科研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那么到底何者堪称“杰出”?具体评价有一套非常成熟正规的标准和流程,我想楼主真正想问的是这个。

两院下设多个学部,你大致可以理解成大学里的学科,比如中科院偏理科,有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地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技术科学部等六个学部;工程院有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农业学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医药卫生学部,工程管理学部等九个学部。两院共15个学部。每个学部有数十或上百名学部委员,现已改名为“院士”。他们有很多职责,掌控着我国该领域科研的最高评价权,其中最主要的一个职责就是本学部增选院士(学部委员)时,投票选举新当选者。

两院的正常规模都是1500名院士左右,其实目前都还未达到(谢评论区提醒,实际两院分别都只有800名左右),而且每年都会有一些院士去世,所以每年每院都会增选数十名院士,两院相加大约100名左右。

大意每年初两院发出通知增选,请大家报名,报名后先由秘书处审核基本资格,通过后由各自所在学部进行第一轮投票,筛掉一大半的人,然后第二轮又投,留到最后的100名左右即当选。下一次院士大会,院长就会在主席台上给你们当选的人发聘书啦!

楼主是学生物学的,如果长远目标是当选为院士,那么首先专业最对口的即是中科院生命科学学部,其次工程院的环境、农业、医药三个学部也很对口,工程院的领域偏应用,这个就要看楼主以后在具体的科研工作中偏向生物学的哪个应用方向。事实上,一般认为,中科院院士比工程院院士要难得多,这首先是因为科学院偏基础理论研究,而基础理论较难取得大的突破,科技应用相对容易得多;其次是因为中科院基本达到1500人的预期规模(谢评论区提醒,此处谬误,实际上只有700余名),不再大规模增选,现在每年的增选名额主要来自于上一年过世的院士;而工程院由于建立较晚,还没有达到预期规模,所以增选力度比中科院稍大一些。另外,工程院还有一个管理工程学部,人数很少……(此段删除)。

具体走向院士的学术之路,我们不妨用倒叙来说明

一、首先是要获得国家科技奖

从目前来看,当选院士的主要门槛是三大国家科技奖。一般来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可以报名中科院院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可报名工程院院士。目前的行情是获得一次一等奖或两次二等奖即获得报名门票。(最高奖、特等奖那是已获院士者的锦上添花,这里就不说了)

二、如何获得国家科技奖

国家科技奖(三大奖)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奖励办设在科技部)颁发的最高科技奖励,评奖办法其实和增选院士有点类似,只不过选院士是针对人选,评奖是针对科研成果。每年国家科技奖励办(设在科技部)会发出通知,让大家申报奖励,各部委、省、行业学会就会将本领域的优秀成果推荐申报国家奖,一般来说部委和大省有十余个名额,小省只有不到十个名额,非常宝贵。他们推荐的成果共约1000个左右,通过形式初审后进入国奖评审,最终约250个左右获得国奖,最高奖0~2人,特等奖10个左右,一等奖100个左右,二等奖150个左右,三等奖自1999年起不再设。

那么大家已经看出来了,国奖不是你想报,想报就能报,是部委、省、行业学会推荐的,而他们推荐的名额也非常有限,所以不会随意推荐,现行最通用的办法是推荐各自的一等奖。比如每个省每年也会评省科技奖,数十个成果会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省政府便会在这些一等奖中筛选一些有希望的申报来年的国家奖。部委、行业学会同理。据观察,现在每年获得省部级一等奖的成果数量大于1000个,所有只有部分省部级一等奖能参评国奖,有一些尚且不能。

三、如何获得省部级一等奖

省、部委、行业学会每年也会评审自己的科技奖,评选形式和专业领域大致同国奖,省奖也是非常有含金量的,一般来说能获得省奖的专家也已经堪称省级学术带头人。省奖的参评成果来自于各市政府、省属厅局、行业学会的推荐。和国奖必须先获得下一级一等奖不同,参评省奖不一定必须获得市一等奖,很多都是直接参评。

值得一说的是行业学会的科技奖,这常常被人忽略,比如中国农学会的神农奖、中国建筑学会的华夏奖、中国铁道学会的詹天佑奖等,严格来说,行业学会奖比省奖含金量稍低,但从继续申报国奖的角度来讲,我倒认为学奖比省奖更有前途,因为行业主管部委的推荐似乎比省政府推荐的更权威一点点,也更容易中奖一点点。同样,行业学会奖项也是直接向各个学会报名,不一定非要先获得下一级的一等奖。

四、如何获得科研成果

这里有人想问了,“成果”到底是什么?成果当然不是我们口语中泛称的成果,而是经过相应资质机构鉴定,将各种科研成果要素组合在一起所得的一个大成果。科技要素主要是科技论文、发明专利、技术标准等成果形式,你要把相关的各种要素捏合在一起,讲清楚这一百篇论文、50个专利和18个标准之间的关系,是他们共同解决了某个问题。比如清华大学薛其坤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成果“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就描述了一种基本的物理学现象,并阐述清楚了其理论物理学基础,更新了人类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再如华为公司获得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成果“新一代刀片式基站解决方案与大规模应用”,就是华为公司组织科研力量,对刀片式基站展开研究,成功研制出新一代刀片式基站并成功进行了大规模应用并取得极佳经济效益。每个成果都是由大量论文、专利、标准组成的,但绝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系统性的研发,报奖材料的核心要义就是阐述清楚这种系统性。

而所谓有资质的评价机构主要是市级以上的科技部门(主要是省科技厅和市科技局)、省级以上的科技协会(省科协)、省级以上的行业学会(省建筑学会、中国农学会等)。你可以向他们申请科技成果评价,他会组织一个专家团队,对你的成果进行评价,评价报告进入中国科技成果库,并成为您报奖的主要依据。

五、如何获得科研成果要素

您看,说了半天才说到您真正触手可及的地方吧?成果要素主要形式是论文、专利、标准,某些行业还会有一些特色形式,比如计算机行业的软件,农学行业的品种。袁隆平就是靠一个杂交水稻的品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我认识一个人去年因为研发了14个牧草品种,组成了一个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但一个科研成果是由大量要素组成的,所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冲击院士,从做实验获得数据,撰写论文、申请专利、制定标准做起。

最后,总结一下一个青年科研人员走向院士之路:

发表论文→发表100篇论文→请科技厅把这100篇论文鉴定成一个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申报获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省(或××部)推荐该成果参评来年的国家科技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需获两次)→报名增选院士→第一轮通过→第二轮通过→当选

前进吧,追梦的少年!

网友3. 

这所有的答案一个个盯着经历,盯着基金,盯着海外经历,盯团队,盯人脉,就没有一个人去看看院士们到底做出什么有价值的成果了么?为什么?因为你们压根谈不了,看不懂,不知道院士到底有什么贡献。

能评上院士,最根本的还是因为他们在学术上做出了相当深远的贡献。

对于题主,你目前刚刚入门,没必要去考虑这么远的问题,想评院士,你目前能够把握得住的只有自己,坚持做学术,做好的学术,去跟你领域最好的团队,最好的学者,把学术做好。你才多大点啊,路子别走偏了。

以我知道的为例,国内CFD方向上的院士中,张涵信的工作是长达将近二十年努力的结果。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他就将工作重心放在了高超声速领域中的CFD方法的研究上。高超声速领域,CFD的最大的、第一个的问题是激波捕捉(对于间断解的无震荡求解问题)。他最开始(70年代末)是在人工粘性的方法中做了一些探索,后来系统地分析了数值格式在激波前后产生震荡的物理原因(1984年,空气动力学报),在此基础上,1988年提出了无波动无自由参数的耗散型格式(NND格式,1988,空气动力学学报)。从形式上看NND与几乎同一时期国外的TVD格式是一样的,然而其理论基础与国外极为不同。国外的理论基础是数学上的总变差减小的概念,NND格式的理论基础是激波上下游数值解出现震荡的物理原因。1993年,张涵信又完成了NND格式向高阶格式的拓展(1993空气动力学报)。这一系列的工作的探索,持续了将近二十年。之后,他又在CFD领域培养了相当多的人才,有心者可以去看看中国空气动力发展与研究中心在CFD方向上的人才队伍。有些人说要评院士,要拉一个团队去给自己堆成果。张涵信是去拉团队了?他1984年1988年两篇最成功的论文,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的,署名也只有他一个人。1993年那篇论文,也只有他与他学生两个人。他做出成果来之后,也不是靠学生去做什么,反而是下大力气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又有人说评院士要堆文章,张涵信评院士,文章数是个位数,当时空气动力学学报连ei都不是。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张的学术贡献确确实实达到了国际一流的水平,即使只是发表在国内的中文杂志上。当然,堆成果堆出来的院士,也是有的。不过年轻人,还是不要去把路子走偏了,走正途为好。

他的学生,邓小刚,16年评上的院士。邓小刚的成果也是二十多年的长期努力才取得的。九十年代开始,他的目光放在了高阶有限差分法上。最开始做耗散型的紧致格式,然后做紧致非线性格式,后来引入weno格式中的加权方法处理激波,做加权非线性紧致格式(2000年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这是他工作的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是解决了曲线网格上高阶有限差分法的均值保持性质。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也曾想将高阶有限差分法应用于复杂外形,不过被当时的师兄否决了,师兄说高阶有限差分法存在解决不了的鲁棒性问题。然而这一问题为邓小刚成功解决(2011年jcp,2013年jcp)。鲁棒性的提法只是针对的高阶有限差分法求解过程容易失稳的现象的一种表述。这种现象背后实际上是曲线网格上差分方法能不能保持相容性的问题。由于邓小刚意识到了鲁棒性问题背后的实质内容,构造了既保持高阶精度,又保持相容性的metrics计算方法,就彻底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邓小刚之前,高阶有限差分法就不可能应用于实际工程外形,自他之后,高阶有限差分法就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外形。这是他对CFD领域最重要的贡献。由于这个贡献,我国目前是将高阶有限差分法应用于工程复杂外形CFD计算最广泛最成功的国家。这第二个贡献,我以为比他之前贡献的wcns格式要更为重要。他也从事过不可压缩流的计算问题,提出了不可压缩流的微可压缩算法,这方面的成果国外也有类似的,我就不提了。

或许有些人会说,你看,邓小刚不也就是张涵信的学生么?你不抱大腿,怎么去评院士?我的回答是:张涵信的弟子一大堆,怎么就邓小刚上了?归根结底还是邓做出来了真正影响深远的成果。况且邓小刚并不是张涵信最看重的弟子,张涵信院士最看重最支持的弟子做的方向并没有做出非常好的结果出来,一是方向本身不容易出东西,二是他自己可能眼光能力也有欠缺吧。

张涵信本人跟随郭永怀做过六个月的研究生,与钱学森、师昌绪等人关系较为密切。是不是他就是靠大佬们的推荐才上位的?不能这样讲,从根本上说还是张涵信自己在CFD领域确确实实做出来了独特的重要的成果。在CFD领域,当年国内舍张涵信之外无二人。然而,当年钱学森又何止给张涵信一人指了这个方向。

邓小刚是在国防科大副校长的位置上评上院士的,国防科大的支持重要不重要?重要。可是你没有属于自己的原创性重要性成果,即使有大佬的背书,有强有力单位的支持,也很难上去。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你自己的努力更加重要。你从一个小助理教授、助理研究员起步,一直做到某个学校的副校长的位置上,你没水平,你没突出成果,你能上去么?当然,也有个别的没水平的也上去了,可是这些毕竟是极少数。就是上去了,也不免被人诟病,也很难在学术史上留下自己的足印。那时候,即使评上院士又如何?真正能够让你可以永为学界所记住的,永远是你做出来的独一无二的成果,这与任何头衔无关。

对于年轻人来说,唯一可以把握得住的,也是自己纯粹的学术眼光与成果。


相关推荐

​厘米秀漫画:命运之间的差距

​厘米秀漫画:命运之间的差距

186

厘米秀漫画:命运之间的差距 图:L.C°工会~糖猫 故事有好有坏,恶人终究没有好结果。 综合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十首古典爱情诗词。

​十首古典爱情诗词。

196

十首古典爱情诗词。 十首古典爱情诗词。 十首古典爱情诗词。 十首古典爱情诗词。 十首古典爱情诗词。 十首古典爱情诗词。 十首古典爱情诗词。 十首古典爱情诗词。 十首古典爱情...

​“半永久气垫烫”哟!

​“半永久气垫烫”哟!

188

“半永久气垫烫”哟! 网红发型“气垫烫”什么鬼?秒变小脸发量翻倍! “气垫烫”发型挺火,估计很多人一开始听到这个词都觉得很新鲜,只听过气垫粉底,“气垫”跟发型有什么关系...

​读书日 品书香

​读书日 品书香

143

读书日 品书香 读书日 品书香---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人们走进图书馆、书店、农家书屋等场所,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读书日 品书香---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人们走进图书...

​打破纪录?联通靓号15666666666起拍价高达1366万元

​打破纪录?联通靓号15666666666起拍价高达1366万元

80

打破纪录?联通靓号15666666666起拍价高达1366万元 【手机中国新闻】你永远不知道一些手机靓号能值多少钱,经过拍卖平台上的价格追逐之后,它们的“身价”可能达到你难以想象的地步...

​100首小禅诗,100种大境界

​100首小禅诗,100种大境界

137

100首小禅诗,100种大境界 100首小禅诗,100种大境界 100首小禅诗,100种大境界 100首小禅诗,100种大境界 100首小禅诗,100种大境界 100首小禅诗,100种大境界 100首小禅诗,100种大境界 10...

​嵇绍:嵇侍中的忠义也被诗词铭记

187

嵇绍:嵇侍中的忠义也被诗词铭记 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魏晋时期不仅有着风流名士,也有着忠贞志士,在大厦将倾之际,他们仍试图以绵薄之力挽回局势。 本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