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把湖南称为“三湘”,那到底是哪三湘?
三湘大地
多年来,不少人把湖南称为“三湘”“三湘四水”以及“三湘大地”。但“三湘”到底是哪三湘?一般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漓湘、潇湘、蒸湘。
此说是因为说湘水发源于广西桂林兴安县,有灵渠接连漓水,故称“漓湘”。湘水流至永州北蘋口汇潇水又称“潇湘”。湘水再流经衡阳北汇入蒸水而称“蒸湘”。此“三湘”说,从地域来说,最多只能指衡阳湘水上游地段,特别是“潇湘”仅仅是指永州北蘋口周边地域,所以不能代替湖湘南全境。
二是湘乡、湘潭、湘阴。
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一四“道州”就称“湘潭、湘乡、湘阴,谓之三湘”。《明一统志》也说“长沙属县有湘潭、湘乡、湘阴,亦称三湘”。后来,因为清代同治光绪年间
,三地曾产生了曾国藩、王闿运、左宗棠等众多军事、文化名人,同治年间曾璋撰的《三湘考》中就说:“《寰宇记》云,长沙府湘潭、湘乡、湘阴三县曰三湘,盖俗传之讹也。”它只是说“这个三湘”,并不是代表全省的意思。
三湘是潇湘、蒸湘、沅湘。
此说实际上是湘江流域的三个河段,泛指湘江及整个湘江流域,进而为湖湘地域之代称。唐代张谓有“五岭南指,三湘北流”和“九疑北麓,三湘南澨,帝之遗庙存焉”之说。这里的“三湘”指的都是“湘江”。
四是潇湘、资湘、沅湘。
此说是因为漓水南流注入珠江,不属湘江水系;而蒸水短小,所以去掉漓、蒸二湘,留下潇湘。又因湘水北流至湘阴北的临资口回合资水,故叫资湘。再湘水北流至岳阳县西中州汇合沅江主洪道而称沅湘。
湖南“四水”其中就包括资水和沅水,且沅水在汉寿以东的目平湖汇合澧水,故潇湘、资湘和沅湘的“三湘”说,真正包括湘、资、沅、澧“四水”的湖南代称。
有“晚清第一才子”之称的陶澍在《资江耆旧集.序》中说:“三湘之称俗以湘乡、湘潭、湘阴当之,此该后世县名,征之不古;朱子以潇湘、蒸湘、沅湘易之,而蒸湘之名亦不古。
蒸本细流,湘水所纳如郴、如绿、如涟、如浏、如沩、如汨,不下数十水,何独言蒸?且古无是说也。......湘水出广西之全州,北至永州城外,而潇水自西北来入之,谓之潇湘,此旧说也。及至长沙过湘浦,而资水东流入之,谓之资湘。......又北入湖与沅水合于湖中,谓之沅湘。此则,《水经》之原文也,以潇湘、资湘、沅湘为三湘,当为不易之论。”
这段文字不仅否定了“三湘”是“湘乡、湘潭、湘阴”的俗称,也否定了“潇湘、蒸湘、沅湘”的说法,并详细地阐述了为什么“三湘”是“潇湘、资湘、沅湘”的来由谓此说“当为不易之论”。
当然,后来有人检索《水经注》,并不见该书原文中有资、湘两水汇合而称“资湘”之说,反而发现陶澍所谓“蒸湘之名亦不古”之说亦有失考。
实际上,宋祝穆所撰写的《方舆胜揽》卷二十四“衡州”下已有“蒸湘风俗,民丰土闲”之语,可见至迟在北宋时期,蒸湘之名早已有之,并在其后的文献中反复出现过。
饭这里的蒸湘并不包括资水流经的广大地域,所以陶澍所言之“潇湘、资湘、沅湘”为“三湘”,是真正包括湘、资、沅、澧“四水”的所有流域地区,即湖湘大地,是完全可以代表湖南全境的。
此外,还有的说“三湘”是湘东、湘西、湘南的总称。这一说丢了湘中湘北,根本不能代表湖南全境。
由此看来,几种“三湘”之说,只有第四种说法即潇湘、资湘、沅湘的“三湘”不带“四水”说是可以代称“湖南”的准确说法。
那么,“三湘”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呢?早在六朝时期,“三湘”一词便大量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文中。如晋宋时期著名文人陶潜(365-427)就载《赠长沙公族祖并序》中云:“伊余云遘,在长忘同。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三川阻远,行李时通。”晋宋时之际颜延之(384-456)撰写的《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云:“江汉分楚望,衡巫奠南服。三湘沦洞庭,七泽蔼荆牧。......”北周庾信(513-581)撰的《周柱国大将军纥弘神道碑》云:“既而三湘辽远,时遭鹏入,五溪卑湿,贾长沙之不愿。”此外“三湘”一词也屡见于正史如南朝梁沈约(441-513)所撰之《宋书》中。
关注 湖湘学院 头条号,让更多人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我们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集思广益传承推广我们优秀传统文化,期待您在留言和评论,留下宝贵建议
弘湘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