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到底得罪了谁?
文|叫小焦
编辑|叫小焦
图|叫小焦
文章约3300字
阅读时长约7min
前言
说到河南,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我猜不少人肯定能想到一些陈词滥调的黑点。甚至作者我身为一个河南人,一提起河南,脑子里也会浮现出种种河南地域黑的言论。虽然每个地方都或多或少都会面临一定的地域歧视,但河南最为知名。
笔者在上大学时,只要口中吐出井盖二字,来人必定知道咱是一个河南人。网络上比较早的一些关于黑河南人的段子有,“十个河南九个偷,指挥机关在郑州”“十个河南九个骗,总部设在驻马店”。相信任何河南人听到这些话心里都不会舒服,下面我们就来聊聊,为啥河南被黑的这么惨?
河南遭到的地域歧视
河南是什么
河南省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流纵横交错,森林枝叶繁茂,同时野象众多,所以河南一度被人们称之为牵象之地。“豫”这个字正是来源于此,也是如今河南简称的由来。
河南省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883万人,户籍人口达到1.15亿,是中国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的平原和盆地面积占据了全省总面积的55.7%,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所以河南非常适合发展农业。
河南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连续多年粮食产量达到1100亿斤以上。在去年年末,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经国家统计局核准,今年我省粮食总产量为6825.80万吨(1365.16亿斤),比上年增加130.40万吨(26.08亿斤),增长1.9%。
河南
河南凭借自身强大持续的产粮,不仅解决了本省近一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能每年额外调出400亿斤的粮食或粮食加工品送至其他省份。
河南有什么
历史上看,河南在整个华夏5000年文明史中,都以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存在。中国八大古都,河南独占其四。文化上看,河南的历史文化名人层出不穷,中国300个大的姓氏,其中源于河南的就有171个。
工业上看,河南拥有40个工业大类,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交通上看,河南是承接全国南北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河南境内有17条国家高速公路、50多条区域高速公路、23条国道以及1728公里时速可达350公里的高铁线路。
河南安阳人岳飞
河南自古的遭遇
河南拥有如此辉煌磅礴的历史,和如此庞大的体量,为什么还是会被黑的那么惨呢?甚至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河南就已经遭到了地域歧视。那个时候的河南地区的国家主要是郑国和宋国。
在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那里,守株待兔、揠苗助长说的是宋国人,买椟还珠、郑人买履说的是郑国人。为啥那么多国家就这俩老是被黑呢,其实我们不用想就能知道,这俩国弱呗。郑国一直就没什么存在感,宋国早期还能一战,到了战国时期也变颓变垮。韩非子也不傻,知道编谁的段子大家不会被报复。
守株待兔里的河南人
河南人的穷
如今河南招黑的原因当然也不至于这么无脑,首要的原因便是穷。但是很多人去网上查阅资料会发现,河南2020年的GDP是5.5万亿,位列全国第五。排在河南前面的是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即使平均下来,2020年河南的人均GDP也是全国第18,与穷也是毫无关系的。
那么为啥在很多人眼里,甚至河南人自己眼里还是认为,河南跟穷是挂钩的呢?主要的原因还是农业。河南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省,因此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相对较多。如今很多河南人家的长辈几乎没有没种过地的。
在改革开放后,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在1978年,有80.6%的河南人都在从事农业,到了2017年时,这个数字变成了36.9%。但是要注意的是,河南农业的产值只占据了全省的9.6%,这就是说,100个人如果能挣100块钱,其中有37个人的劳作,只分到了9块6,其他的63个人可以得到90块钱。
种地的河南人
当人口基数变成1亿时,就意味着,相当大一部分人确实是相当贫穷的。河南有着相当的城乡贫富差距,大部分农民并不富裕。所以别说外省人觉得河南人穷,河南人本人也是这么觉得的。如今这个社会,大家只看你有没有钱,而不看你为什么有钱或者为什么贫穷。
河南的人口外流
河南在近代历史上,一直是一个人口大规模外迁的省份。即使是如今,你也可以在中国各地发现河南人的身影。但我们也能发现,大部分在外的河南人从事的职业都是最底层的。
这点很好想,毕竟大部分河南人是因为穷,因为本地没有高回报岗位,才会选择外出打工。而又是因为穷,没有能力接受优质的教育,所以也没有能力从事更上层的工作。美国学者韩起澜认为造成一个地方的人普遍歧视另一个地方的人的原因有:战争、饥荒、贫穷等原因。
外出的河南建筑工人
下面就来细数一下河南遭到的灾难:1938年5月19日,为了组织日军侵犯,蒋下令扒开郑州市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堤坝。河水决堤,造成惨剧,造成河南直接死亡89万人,1200万人受灾,淹没耕地800多万亩。而正是因为这次事故,造成了1942年惨绝人寰的河南大饥荒。
此次饥荒造成300万人被饿死,受灾人数超过3000万人。在此期间,有300多万人逃离河南,逃往陕西和湖北。到了改革开放后,大量外出务工的河南人从事的是最底层的工作,最常见的就是卖菜、收废品、建筑工人,从一个一个人去到一群一群人去,再到一家人一家人去。
河南1942年的饥荒
正是在这一时期,河南人得到了迄今为止背负的最大骂名——偷井盖。想当年在中关村收破烂的基本全是河南人,不知什么契机,很多小偷发现偷建筑工地的钢材可以卖钱,但在工地加大看守后,小偷们便发现了井盖又好偷又好卖钱。于是大量的井盖就出现在了收废品的手里,也就是河南人的手里。久而久之,河南人偷井盖的说法就被广泛流传开来。
“偷井盖”的河南人
对于河南人在别人印象里的锱铢必较、抠抠搜搜这点来说,甚至不必多加解释,我们只要看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就会不解自明。干得多,挣得少,苦和痛、血和泪附着在一个个肮脏的、底层的、卑微的职业上,怎么能要求身在此中的一个个河南人大方爽快。
对于任何一个身处苦难中的人,他身上缺点只要不对周围造成实在的伤害,都不应该被歧视。当然,在如今社会我们能明显看到,尤其是我们经历了这些年的苦难后,大家对底层小人物的尊重正在提高。
外出务工的河南人
当我们在信息变得透明,你我的视野终于被慢慢打开后,终于切切实实的看到了小人物在生活中,尤其是在特殊时期下的窘迫。有些人为了更好的生活,会愤怒和抱怨,而有些人仅仅为了生存,却没有发声的渠道。
犯罪
犯罪,是河南人在很多招黑的理由中最扎眼的一条。但在北京的犯罪流动人口的户籍统计中,河北排第一,河南是第二,在广州的统计中,前四位分别是湖南、广西、湖北和四川。在21世纪初,河南的刑事犯罪率一直处于中低水平。那为何当时河南人会有这种刻板印象呢?
其实在90年代之前,河南在全国的形象都是十分正面的。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有红旗渠,焦裕禄这样绝对正面的例子。但到了21世纪初,河南出现了很多负面新闻且被广泛宣传。黑心棉事件、原阳毒大米、艾滋村、洛阳大火等事件。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在2000年,几乎人们的娱乐方式已经从周边娱乐转型成信息娱乐。河南人的形象通过报纸、电视、甚至当时并不发达的互联网上传至各地。南方都市报一共发布了76篇有关河南的报道,其中负面报道54篇。
小偷
21世纪经济报一共发布了65篇有关河南的报道,其中负面报道42篇。从2013年的1月1号到2015年的12月31号,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大河报这三家媒体的微博在选取有关河南的新闻时均以负面为主。
三人成虎,即使一句谎言说一万遍也会变为真实。当我们了解世界的主要渠道都变的无比主观,无比功利,则不如闭塞。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在新生代中,我们很少再能从年轻人口中轻易的听到地域歧视之说。
这一方面是由于老一辈的积淀,当下的年轻人更有能力走出自己的一方天地,真正能将各地人的样貌看在自己的眼中,其次更重要的是,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终于被打破。曾经我们获取信息的通道相对单一,电视、报纸、杂志这些载体除了传播信息之外,都会有各方各面的顾忌,即使真实可信,但在言辞论调上总是与观众有一种分离感,简单来说就是不怎么接地气。
获取信息的便利
结语
如今我们通过互联网上一个个鲜活的个人,能够最大限度的与真实零距离接触。虽然当信息传递变得几乎没有门槛,而出现了更多情绪化的非理性的声音。但正是因为这些信息变得更加鱼龙混杂狂轰乱炸,我们才终于明白,一切出现在公共场域的信息无不经过层层加工,大多数人的最终目的仅是为了盈利罢了。真实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难得的东西之一。